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书画作伪自古有之。纵览中国书画史,收藏与作伪始终是相伴相生、形影不离的。书画作伪始自两晋,缘于当时涌现了一大批出身于士大夫阶层的书画名士如王羲之 等人,他们的书画一时成为人们竞相购藏与赏玩的对象,赝品也应运而生。有唐一代,复制与临摹成为一种时尚,它更多地体现为书画传播与学习的一种手段。宋元 时书画造假渐多,至明清两代则作伪复古成风,民国时期书画造假更是盛极一时。解放后,书画作伪曾一时销声匿迹。近十余年,随着国内收藏热的兴起又再度卷土 重来。尤其是艺术品拍卖市场设立以来,书画赝品伪作层出不穷,充斥市场,其花样之翻新,手段之众多,伎俩之丰富,堪称前无古人。

    当今市场上的书画 造假手段虽名目繁多,但大体可将其归纳为如下十种,即:原样克隆、改头换位、移花接木、东拼西凑、面壁生造、上款唬人、藏印蒙骗、题跋欺世、著录伪装、 “家属”提供等。这些造假伎俩与手段时下在市场上应用都十分普遍,所以,将其逐一进行剖析与揭示,以引起广大投资者的警惕与注意,就显得十分必要。

    ■■手段一 原样克隆

    所谓“原样克隆”,即以真迹为本照搬照抄,克隆复制。因有所本,故与真迹相比如出一辙,若双胞胎兄弟一般;或在真迹基础上稍加改动,但在整体面貌上仍大 同小异、并无二致。此类作伪目前在市场中最为常见,数量也最多。因系据真迹克隆仿制而成,所以制作起来相对容易。该类赝品通常只注重外形的模仿,在布局构 图、用笔设色等方面皆十分相似,但每每顾此失彼,有形无神,在作品神韵的把握上往往与真迹相去甚远。细加比对,真伪一目了然。

    某公司拍品 齐白石《观音》,135×50cm,设色纸本,立轴,成交价64万元。该拍品明显仿自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真迹《白衣大士图》。真迹尺幅67 ×43cm,乃其上世纪30年代后期所绘。画中绘一观音,手托净瓶,盘膝而坐。人物神态肃穆安祥,衣纹勾勒简括自然,是齐白石佛像画中的精品。拍品不仅衣 纹用线呆板凝滞,设色更显毫无法度,观音面部设色远无真迹红润之感。此外,题款亦步亦趋,与大师功力相去甚远。

     ■■手段二 改头换位

    所谓“改头换位”,即对真迹进行一番“手术”,或改变方向位置,或颠倒、错位、移动,或增添、删减,使加工出来的伪作焕然一新,以达到令买家产生陌生 感、不辨真伪的目的。目前市场上的此类赝品数不胜数,数量上仅次于“原样克隆”,且大有超过前者之势。由于买家日渐成熟,克隆品已显得过于幼稚,易露马 脚,所以作伪者便改用此招,欺世骗财。由于伪作已经过一定的美容加工,同真迹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故买家往往极易被其蒙蔽。

    目前市场上 “改头换位”型赝品屡见不鲜,某公司拍品徐悲鸿《嘶鸣图》即属此类。众所周知,徐悲鸿乃近百年中国画坛上举足轻重的一代宗师,他1919年赴欧留 学求艺8年,深得西方经典写实艺术之精髓,将西方绘画精湛的写实技巧与中国画之传统笔墨神韵有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堪称近代中西画法兼备第一人。徐悲鸿笔 下的骏马,结构精确,笔精墨妙,昂首天外,奔蹄如飞,具有催人奋发的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古今中外前所未有。

    拍品《嘶鸣图》仿自徐悲鸿纪念馆 藏真迹《哀鸣》,将真迹马头的朝向由左改右。真迹尺幅较小(60×35cm),为徐悲鸿1942年绘于重庆,乃为其夫人廖静文女士所作。比较二 者,有如下差异:一、伪作为了卖高价,将尺寸放大为110.7×53.5cm,此乃作伪者惯用伎俩,因为他们深知市场是按平尺计价的。二、徐悲鸿画马之最 大特点是结构比例异常精确,正如其《新七法》所云:“位置得宜,比例正确”。他在法国求学时经常去马场写生,画了大量的写生,对马的解剖研究极深。他在早 年写给刘勃舒的信中曾写道:“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写马必以马为师,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我们看真迹, 马之头部刻画细致入微,眼、鼻、嘴、耳栩栩如生,马颈、马胸、马肚、马臀、马腿比例也十分精确到位,无不给人一种体格健壮、肌肉结实之感。反观伪作,不仅 马头刻画异常粗陋,马胸、马肚、马臀也比例失调,失于简单,在马腿的骨骼表现与黑白虚实处理上更是十分拙劣,毫无体现,与真迹有天壤之别。三、马尾与颈鬃 的独特处理是徐悲鸿画马的一大特色。他画的马尾与颈鬃飘动飞逸,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而拍品颈鬃毫无动势,马尾运笔则十分凌乱,远没有大师之笔墨功力。 四、细观真迹,用墨丰富多变,擦染极为讲究,将马之体积与明暗表现得淋漓尽致。反观伪作,用墨单调,擦染无法,毫无体积与明暗效果之表现,与真迹的黑白处 理大相径庭。五、题款书法呆板僵硬,矫揉造作,与悲鸿书法迥异。尤其在“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之“哀”字写法上,亦步亦趋,将断痕也模仿下来,十分可 笑!由此不难看出,拍品《嘶鸣图》完全是一件破绽百出的“改头换位”伪作,怎想竟也高价拍出,实在令人捧腹!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古画的鉴别与欣赏 有时可在画外下功夫

下一篇中国山水画收藏鉴赏注重于“心灵”之感受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