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1)
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今亡亦死 亡:
(2)宜多应者 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上使外将兵 翻译:
(2)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0.答案:(1)逃亡(逃走) (2)响应
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斩。(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 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
答:
10.C;(2分)
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1分)
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共2分。解题和分析文章内容各1分)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3分)
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不蔓不枝 枝
(4)陶后鲜有闻 鲜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2.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
(二)9(1)多 (2)洗涤 (3)长枝节 (4)很少 10(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1. 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2.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答: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
二、(14分)10.(2分)(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11.(3分) 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12.(4分)(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理由合理得2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14.(2分)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
浙江杭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9~23题。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遂笑而释之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 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 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2.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4分)
19.C
20.BD
21.(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22.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附录:文言文译文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高祖每次都给他好的脸色。苏世长前前后后多次进谏,高祖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
10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②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9.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虽杀臣,不能绝也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21.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2分)
(四)疑人窃履(8分)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谬”,错误,荒谬。
2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①友人来过(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3.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逐与之绝。
A.甚意,汝之不惠 B.乃入见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行者休于树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25.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
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 徐喷以烟 (3)鞭数十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分)
(三)(9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岂有不爱之理 B.驱其残忍之性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分)
17.(1)观察 (2)慢慢地 (3)打(鞭打)
18.A
19.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20.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
(一)(9分)
21.(1)让、使 (2)适合 (3)吃
22.D
23.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难道没有割心挖肉(的痛苦)吗?
24.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
浙江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兴正浓 (4)鞭数十
1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B、蹲其身(其中的)
C、以丛草为林(把)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3分)
(三)(11分)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会表卒 (2)遂将其众去
(3)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4)或谓先主曰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2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4分)
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 徐喷以烟 (3)鞭数十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2.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分)
(四)(9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岂有不爱之理 B.驱其残忍之性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6.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分)
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甲)
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刺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7.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 (2)前人之述备矣( ▲ )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 (4)岁衣缣一匹(▲ )
1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21.《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
17.(1)通“俱”,全、皆(都)(2)详尽(3)轻视.看不起,看轻(4)每年,年年
18.D
19.(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20.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能可贵的。
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6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 )兵徇蕲以东
(2)将军身被( )坚执锐
(3)功宜( )为王
(4)诸郡县苦( )秦吏者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18 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三分)(8分)
阅读下面[ 甲 ][ 乙 ]两段文字,完成19∽22题
[ 甲 ]元岳柱字○1,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2,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3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 乙 ] “疾雷不及掩耳” 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4,古今文士未有改之者。宋子京○5于《李靖传》乃○6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7矣。雷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何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者也
(选自《滹南遗老集》
【注释】○1元岳柱字止所:元代人岳柱,止所是岳柱的字。○2金钏:金手镯。○3为:即“为之”,做那样的事。○4偶语:随便结合的词语。○5宋子京:即宋祁,宋朝史学家。○6乃:却。○7安:妥当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金钏可易(换)酒 B疾(快)雷不及掩耳
C复何暇(空闲)塞哉 D此所谓欲益(增加)反弊者也
20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观此可以(凭借)知画理矣 B雷以(因为)其疾
C 以是人多以(可以)书假余 D 皆以(认为)美于徐公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初非偶语,古今之士未有改之者。
22.[ 甲 ][ 乙 ]两段文字包含了一个共同的道理, 这个道理是什么?(2分)
16 (1) 带领 (2)通“披”穿着 (3)应当 (4) 被。。。。。所苦
17 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 (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攻入并占领陈县
18 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
19 D
20 C
21 本来不是随便结合的词语,古学者没有改动过这句话
22 任何创作都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
浙江湖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皆布衣之士也. ③长跪而谢之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9.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三)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20 一22 题。(8 分)
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苔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选自《韩诗外传》)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其母笞之(用鞭、杖或竹板打)B同行者皆弃老弱走(逃跑)
C遂得免害(于是) D杀之不义(指代母亲)
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22 .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17.①撞 ②平民 ③道歉
18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19.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三)
20 . D
21 .
以前挨揍非常疼,今天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为这个我哭。
22 .伯瑜的孝体现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
司马芝的孝体现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 ,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拜托山贼。
浙江东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隆中对(节选)(9分)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7.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 )(2分)
(A)利尽南海 (物资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锋利)
(B)国险而民附 (国都) 此用武之国 (地方)
(C)贤能为之用 (他)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D)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表示转折关系)
18.句子翻译(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9.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①曹操:▲ ②孙权: ▲
③荆州、益州:▲ ④诸戎、夷越: ▲
20.“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二)汉明帝尊师(8分)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2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 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③拥经而前(▲ ) ④抚荣垂涕(▲)
22.翻译句子(2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2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
17 B
18 略
19 此诚不可与争锋 可以为援 夺取、占领 和、抚
20 示例: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
21 这 全部 走上前 眼泪
22 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23 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山东烟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
(2)而或长烟一空 ( )
(3)吾日三省吾身 ( )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
(5)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
(6)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别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 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不言而喻
国恒亡 行拂乱其所为
C.D.
马无故亡而人胡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0.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的论点。(2分)
13.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2分)
7.(1)都 (2)有时 (3)每天 (4)即使 (5)困苦不堪 (6)把……作为
(评分:6分。每小题1分)
8.(1)喜爱菊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评分:4分。每小题2分,大意对即可)
9.B(2分)
10.B(2分)
1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分)
12.举例论证(摆事实) 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答“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亦可)(评分:2分。每空1分)
13.参考答案: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评分:2分。大意 对即可,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也可)
山东东营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1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2.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2分)
13.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山东济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7.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退休回家。
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
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 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评分: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临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6-9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4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6.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
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山东聊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一10 题
(一)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解释下加点的词.(2分)
①沙鸥翔集
②不以物喜
6 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 “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 2 分)
(二)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8 .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宋人或得宝
或遇其叱咄
B.献诸子罕
投诸渤海之尾
C.故敢献之
温故而知新
D.玉人以为宝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9 .翻泽下面的句子。(2 分)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0 .谈谈你时“宝”的认识。(2 分)
四川成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B.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
译文:
8.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6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7)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8)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得分评卷人编号
4.D(志:做标记)
5.B(都解释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
6.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2分)
三、(10分)
7.(4分)(1)(2分)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异”“穷”的意思各计0.5分)
(2)(2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妻子”“绝境”的意思各计0.5分)
8.(6分)(1)思而不学则怠(2)域名不以封疆之界(3)惟无德馨(4)仍怜故乡水(5)何当共剪西窗烛(6)月有阴晴圆缺(7)不畏浮云遮望眼(8)无限山河泪(说明:每填对一空计1分,如有错字、别字、漏字、添字之一者,该空不计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4分)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②于薛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官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释】
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②责:通“债”,债券。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使人属孟尝君 属:通“嘱”,告诉
B.以何市而反 市:买
C.孟尝君怪其疾也 怪:责怪
D.狗马实外厩 实:充满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3分)
译文: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3分)
译文:
5.冯谖为何要替孟尝君“烧券市义”?结合全文概括作答。(4分)
答:
3.(2分)C(怪:对……感到奇怪)
4.(6分)(1)(3分)孟尝君派人供给冯谖母亲吃用(的东西),不使她感到缺失。(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给”“乏”的意思各计1分)
5.(4分)(1)感谢孟尝君的知遇之恩;(2)替孟尝君树立形象,获得民心。(每一点计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四川泸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9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B.当余之从师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D.足肤皲裂而不知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3分)
翻译:
(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分)
翻译:
9.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3分)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①③④⑥
6.走—跑 卒—最终、终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词1分,共4分)
7.B(B项均为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分别译为“向”、“在”;C项分别译为“因”、“用来”;D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3分)
8.(共6分)
(1)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辞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3分。“被”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9.C(3分)
四川乐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记与欧公语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 选自《东坡志林》)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 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C. 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 医问其得疾之由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8.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 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 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 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9. 文言翻译。(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译文:
6.A 7.B 8.B
9. 翻译(3分)
译文:位高禄厚的人(1分)目光短浅(1分),不能作长远打算。(1分)
(意思相近即给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28.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四川南充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4—28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26.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24.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26.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27.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28.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四川眉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子墨子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故称布衣。
B.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九种(攻城的方法)。
C.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8.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挺剑而起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虽杀臣,不能绝也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子墨子九距之
D.仓鹰击于殿上 子墨之闻,起于鲁
9.下列各项是对两则文言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表现的都是面对强敌,要避免战争除了理直气壮、义正辞严、不畏强暴外,更重要的是艰苦的实践精神,只有把道义与实力结合,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
B.【甲】文“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根本原因是“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C.【乙】文楚王“吾请无攻宋矣”是因为“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D.【甲】【乙】两文从写作方法看都用了对比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③,大夫宫之奇④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⑤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⑥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②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③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④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⑤德,恩德。⑥取,攻占。
23.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假道于虞而伐虢 ②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①
②
2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分)
7.B 8.A 9.B
23.①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②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 (采分点为“假”“伐”“反”,译为“借”“攻打”“返回”,各1分;其它文从字顺得1分)
24.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示例意思接近亦可。(1分)
示例一 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示例二 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示例三 假途灭虢。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
四川自贡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秋水》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川灌河 河:这里指黄河。
B. 河伯欣然自喜 欣然:高兴的样子。
C. 不见水端 端:端来。
D. 闻道百 闻:听说,知道。
15.对下面加点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之:的。
B.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之:的。
C. 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之:他,指浑沌。
D.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之:她,指淑女。
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辩牛马 译文:分辨不清牛和马。
B. 我之谓也 译文:说的就是我啊。
C. 少仲尼之闻 译文:认为孔子学识少。
D. 大方之家 译文:言谈大方的人家。
17.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三、(12分,每小题3分)
⒕C⒖B⒗D⒘C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减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问,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Z'1。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水势盛大,又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3分)
广东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闺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l|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
(2)于成龙: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此庸夫之怒也 天下缟素
A. B.
夫战,勇气也 可以弹素琴
秦王色挠 亦免冠徒跣
C. D.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徒属皆曰:“敬受命。”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庸之人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以头抢地耳
②徒以有先生也
黑龙江哈尔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l0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
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填序号)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 ④ 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2分)南5f{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10题(10分)
7.(2分)(1)阡陌:田间小路 (2)向:从前的、旧的
8.(2分)④
9.(共4分)(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2)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10.(2分)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江苏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 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
9.(4分)(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A
11.(4分)(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
12.(2分)画绝 痴绝(每点1分)
江苏连云港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 ③众寡:人数少。 ④建:提出。 ⑤吴会:吴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
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3分)
(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3分)
12.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4分)
9.D(A拜访/看见 B计谋/鞭打 C出使/假如 D都)
10.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11.(1)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躬”、“闻达”、介宾后置句式,每处1分)
(2)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既”“足”“以……为”每处1分。“既”译成“已经”也可,“足”译成“富足”“丰足”也可。)
12.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
附译文:
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全都平定了。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江苏盐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司马○4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6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2成列:指摆好阵势。○3既:尽,全部。○4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5陈:通“阵”,指摆好阵势。○6门官:国君的卫士。○7重(chóng):重复,再次。○8二毛:头发斑白的人。○9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下/视其辙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
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江苏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
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17.解释下列短语。(2分)
(1)三鼓: ▲ (2)败绩: ▲
(3)不私: ▲ (4)恂恂: ▲
(5)立斩以徇: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 】
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
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20.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4分)
▲
17.(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溃败,失败,败逃 (3)不占为己有 (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 (5)立即斩首(来)示众 (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
(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
(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19.A(2分。甲选段未讲“取信于民”)
20.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2分,每点1分,用“以逸待劳、随机应变”的也对,但意思接近的不能重复给分。意对即可)
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2分,任意答到2点即可,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喜欢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驻扎休整,他就督促将士练兵,都穿上重重的铠甲来训练他们。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绳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斩首来示众。士兵晚上住宿,百姓开门希望他们进屋,没有人敢进去。军队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人生病,岳飞亲自为他配药。(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岳飞)擅长以少击多。凡是有进攻(之事),就召集所有的官员一起谋划,制定策略后再进攻,因此从未有过失败。敌人因此议论说:“摇动山容易,摇动岳家军难。”每次筹集军粮,(他)一定皱着眉说:“东南百姓民力枯竭了!”(岳飞)爱惜贤能,礼遇士人,谨慎谦和,极具儒将风度,每次辞谢升官,必定说:“将士效力,我有什么功劳呢?”
安徽芜湖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8.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
篇目写人的活动的语句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每小题1分,共4分)
(1)幽暗,昏暗 (2)花 (3)全 (4)执,拿
16 翻译下列句子。 (每小题2分,共4分)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17 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每小题2分,共4分)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18 根据选文,填写下表。 (每空1分,共3分)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福建福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
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福建晋江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6-10题。(15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年且九十( )(2)吾与汝毕力平险( )
(3)汝之不惠(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于 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B、而 而山不加增 默而识之
C、以 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之 虽我之死,有子有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也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C、《孟子》是孟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9.翻译。(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0.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3分)
6.(4分,每小题1分):(1)将要、快要。 (2)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3)通“慧”,聪明 (4)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
7.(2分):D 8.(2分):C
9.(4分,每小题2分)
(1)凭你的(现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平(1分),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1分)
(2)你的心(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1分),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1分)。
10.(3分)示例:众人“杂然相许”(1分) 并纷纷献计献策(1分),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1分),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
福建龙岩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0分)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①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日:“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
【注】 ①久阔:久别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chén kē):久治不愈的病。
6.解释加点词。(4分)
(1)乐广尝有亲客( )(2)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
(3)漆画作蛇 ( )(4)广乃 告其所以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8.“客”久病不愈的原因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3分)
湖北襄樊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2-16题。(10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12.(1)交错相通 (2)计划 (2分,每小题1分)
13.B (2分)
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15.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21—25题。(共14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21.《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其中,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是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是 。(2分)
2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为众忌疾
B、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选自《陈涉世家》》
C、先天下之忧而忧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
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
23.翻译下面各句,并将你翻译句子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5分)
句子翻译: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2)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译:
翻译方法归纳:
24.理解填空。(3分)
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 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 ,滕子京是一个 的人。
25.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2分)
21.春和景明;心旷神怡(每个1分,共2分)。
22.B(A.①名词,两种心情;②介词,被。B.①和②都是介词,因为。C.①在……之前;②前。D.①名词,书信;②动词,写)。
23.句子翻译:(1)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或: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2)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
每句2分,大意正确l分,关键词语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翻译方法归纳: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要忠于原文,译句要做到句子通畅,还应该有点文采。(1分,以上两点答对一点即可得l 分。)
24.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友善,爱其才。 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3 分,每空1 分,意近即可》
25.围绕“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奋发有为,奉献社会”等回答即可。
湖北宜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乙文]
百丈山记①
◆朱 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②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释】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
②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8.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甲诗]和[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就( ) 殚( ) 若( ) 或( )
9.纵观[甲诗],有人认为是“望”字统领全篇,有人认为是“夕”字统领全篇,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10.通读[乙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景物?(2分)
1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12.翻译下边的句子。(2分)
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1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2分)
8.(2分) 就:靠近,登临;殚:完全,尽;若:好象;或:有的 ;
9.(2分)认为“望”统领全篇的(1分),是从作者观景的视角来看(1分);认为“夕”统领全篇的(1分),是从景观的主体内容来看(1分)。(两种说法各有道理,不分高下,言之成理即可。)
10.(2分)立足点:石台(1分)。方位:(石台)东南;(石台)西南;(石台)下;(石台)东。(答对二或三个给0.5分,四个全给1分)
11.(2分)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画对一处得1分)
12.(2分)石台东面,小路断绝,那些畏惧险途的人不敢走(过),到这里值得观赏的景物也就穷尽了。(“者”“度”“是”“穷”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
13.(2分)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错一字扣1分)
湖南长沙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16.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7.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分,每题l分)①多②立③却,但是
16.(3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7.(2分)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18.(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千里马的遭遇 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
湖南娄底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B.绝 /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
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天蔽日(隐瞒)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D.哀转久绝(消失)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D.策之不以其道
1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10.D(“高猿”是一个偏正式的语言单位,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不停顿)
11.A(“隐”是“遮蔽”的意思)
12.B(A项是表倒装的助词,可不译;C项是动词,“去”的意思;D项是代词,“它”的意思;题干中的例句与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意思)
13.B(选文第二段先写水之盛,再写水之速)
(以上四道选择题均为2分)
14.(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1分),是不能见到日月的(1分)。
(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1分),也没有这样迅速(1分)。
贵州贵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段(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昊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所通的字及意思。)(4分)
①辍耕之垄上( ) ②扶苏以数谏故( )
③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④固以怪之矣(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3.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2分)
① ②
24.文中“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天下苦秦久矣。”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
贵州毕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属予作文以记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5.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6.翻译下列语句:(4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7.“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3分)
14.属:通“嘱”,嘱托 大观:雄伟景象 (2分)
15.B (2分)
16.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
在朝廷做官则替百姓担忧,退处偏远的江湖则替君王担忧。 (4分)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3分)
贵州安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出师表》,完成10 一14 题。(16 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 分)
答: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
答: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
答:
(一)出师表
10.○1卑鄙:出身卑微 ○2光:发扬光大 ○3简拔:选择提拔 ○4咨:询问
1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2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云南曲靖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
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11。 (2分)答案:(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12。 (4分)(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13。( 3分)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14。 (3分)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云南红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⑶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⑷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
11.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1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①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答: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①政治方面:答: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②军事方面:答: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
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7—20题。(1 2分)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①之。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窃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白《战国策•燕策》,有改动)
【注释】①系:拘囚。 ②郄同“隙”,嫌隙。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
(2)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
(3)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 ()
(4)臣窃为王患之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B.
C. D.
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燕王窃闻秦井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20.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说服对方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古诗文阅读】(l6分)
(三) (12分)
17. (4分)
(1)顺服,顺从,服从 (2)释放,使离去 (3)通“拒”,抗拒 (4)忧虑,担忧
每词l分。共4分。
18. C (2分)
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9.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遣我带着千金来祝贺。 (4分)
关健词为“窃”、“并”、“使”(第一个)。关键词翻译准确,得3分;句子意思明白通畅,得1分。共4分。
20.燕使从对方角度设身处地进行劝说;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进行劝说。 (2分)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甘肃兰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 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3分)
12.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4分)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题。(6分)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
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予始四望惨淡 予: (2)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
14. 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2分)
(1)风渐劲时: (2)猛风大起时:
15.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2分)
(一)(3分)
(二)(13分)
9.(3分)C
10.(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
11.(3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12.(4分)
(1)(2分)世外桃源 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2分)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三)(6分)
13.(2分)(1)我 (2)停止
14.(2分)亦甚雄快(愉快) 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
15.(2分)抓住特征描写1分,语言优美1分。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2—15题。(共10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3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
15.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2——15题。(共10分)
12.(1)翳:遮盖
(2)谓:为,是
评分标准:(2分) 每题1分。
13.示例:不久太阳落山,人影零散纷乱,这是太守归来宾客跟随。
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一句一分。
14.与民同乐。
评分标准:(2分) 意思相近即可。
15. 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评分标准:(3分)
生活态度1分,联系实际谈看法2分。
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 (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节( )
③ 杂然相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
15.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② 面山而居 。
16.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译文:
17.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
18.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四、阅读理解(Ⅱ)(30分)
14.① 将要 ② 改变、变换 ③ 答应 、赞同 ④ 聪明
15.① 山之一毛(“之”作助词的句子)(1分) ②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
16.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以、曾、毛、如……何”翻译正确得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
17.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
18.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