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第二单元
学习目标
1.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2.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学会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整个人类,形成健康个性。
4.对某问题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具备有准备主题演讲的能力。
阅读体验
5.敬业与乐业
语言卡片
1.生字
教诲huì禅师chán拣择jiǎn佝偻gōulǒu
蜩翼tiáo羡慕xiàn妥当tuǒ亵渎xiè
2.雅词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征引:引用。
讨伐:出兵攻打(敌人或叛徒)。
容赦:原谅赦免。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
骈进:一同前进。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杜绝:制止,消灭。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3.需要理解的“经典”
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②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③主一无适便是敬。——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
④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自知。——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
⑤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坐在这座山上,又想着那座山,结果一事无成.
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⑦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⑨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做人要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4.巧妙的设问
①倘若别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也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②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③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④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⑤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争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句段品味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品味: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并且进行组合再造,开明宗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言简意赅、观点鲜明。
2.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品味:引用孔子《论语•阳货》和《论语•卫灵公》里的话,由此延伸出孔子对“无业游民”的态度,再用“可见”自然得出自己的观点:“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强调“有业”之重要,为下文说“百行业为先”作好铺垫。
3.他每日除上堂说法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多岁,日日如此。
品味:“每日”与“日日”说明了百丈禅师从切实行动出发,坚持不断劳作,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与前文中“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相印证。
4.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
品味:本句承上启下,“儒门”与上文“孔子”相照应,“佛门”与上文“百丈禅师”相呼应,“正当职业”与上文孔子话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百行业为先”的观点。“不断地劳作”与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万恶懒为首”的结论。
5.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品味:用“蛀米虫”和“盗贼”的比喻,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无业之懒人”彻底讨伐的态度,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有业”之必要。
6.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品味:“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也就是说凡可以称做一件正当职业的,不管是当大总统,还是拉黄包车,就职业性质来说,都是神圣的,劳动价值是相同的,对社会对大众都是有益的。所以说“其性质是可敬的”。
7.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品味:前句是由上文事例得出的结论,后句是由结论得出的观点,自然回答上文设问:“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双重否定句更显立场鲜明。
8.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品味:作者认为凡是职业都是神圣的、可敬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都又是社会性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同,“并没有高下”。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9.“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
品味:从司空见惯的叹气声“做工好苦呀!”谈起,使文章更进一步贴近生活,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使作者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10.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品味:“但是我要问他”结合演讲的情境与听者交流,有一种面对面说话的语气,容易引发听者共鸣。一个反问“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是上文“做工苦”的假设推论,接着作者举了“我”劳作苦,别人不劳作“赌钱吃酒”也苦推翻了“不做工就不苦”的假设,说理充分。两个“难道”领起的反问句增强了辩驳的气势。
11.我生平最受用的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起受用。
品味:课文的总结句。作者之前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最后把“敬业”和“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简而言之,“合理的生活”首先应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含义深刻、简洁明了地总结了全文,回应了首段中的“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课文赏析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演讲的对象是一群职业学校的的学生,为的是向他们说明对职业应有“敬业”和“乐业”的态度,并说明如何培养“敬业乐业”的精神。
文章脉络分明,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提出“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从“本题主眼”……到“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分点论述中心论点。
①(从“本题主眼”……到“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取何种态度”)论有业的重要性。
②(从“第一要敬业”……到“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论敬业的重要性。
③(从“第二要乐业”……到“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论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
本文具有如下特点:
条理清晰。文章结构严格按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排列,在“本论”中,又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从有业——敬业——乐业,一一道来,特别是有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更显条理分明。象“先要说说”“第一”“第二”就分别领起“有业”“敬业”“乐业”。在论述“乐业”时,作者在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后,理由也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条陈述,有条有理,思路清晰。
引用精彩。演讲一开始就引用周围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中心。在论述“有业”时,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的名言及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格言有力地证明了“有业”之必要。在论述“敬业”时,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便是作者认同并提出的观点。此外,又引用了曾国藩“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为作者“敬业”的论点作结。在论述“乐业”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穿插于论证过程中,格言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丰富。文章论说过程中所举的例子也相当丰富,有语例,如: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曾文正“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及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等。有事例,如:唐朝的百丈禅师每天都必须做事,否则他那一天就不肯吃饭。如: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及比较法国人和英国人的工作态度都属于事例。有设例,如:当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同是神圣的职业就是。
语言通俗。作者在引用古籍名言时常用通俗的话进行解释,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就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对“主一无适便是敬”也做了通俗的解释:“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头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有时如话家常,如讲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又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情境谐调。这是一篇演讲,作者非常注意结合演讲时的情境和观众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起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阅读实践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争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
2.本段的中心论点是
3.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4.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
5.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6.发挥想象,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
7.说说本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事业篇
柳斌杰
自然造物,最美好的莫过于人的生命。然而它来去匆匆,惟其珍贵而短暂,所以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每一代青年,在人生之舟起锚开航之际,总要探索人生永存的秘密。
把它裹进花前月下的男女柔情之中?把它交给吃喝玩乐的享受?把它关在金钱筑起的象牙塔里?把它置于戒备森严的高楼深院?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最宝贵的一生。在前人用生命所写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告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蟊贼。金钱、财产、享乐,都只能是人们生活中的奴仆,一旦让它们变成人生的主宰,那将是最大的不幸。人们不停地探索,终于找到了人生永存的保险柜,这就是伟大的事业。
事业是人生的常青之树。它植根于人民幸福的土壤中,汇合千千万万的人生,永远生气勃勃,枝繁叶茂。谁的人生与事业不分离,谁就找到了最好的归宿。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进步的事业是永存的。把人生溶进伟大事业的人,它就同事业一样永远年轻,不会消失。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为千秋万代传诵,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祖冲之、毕升之所以永远为人们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技术领域留下的发明创造,使后人享用不尽。谁做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树了一座人生的不朽丰碑。
和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事业相比,共产主义事业是最宏伟的,它将给人类创造彻底的、全面的、永恒的幸福。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人们,英名和业绩将永远留在人民心中。我们为能赶上这样辉煌的时代而自豪。新一代青年,只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共产主义,那无疑就是在建造人生永存的金字塔。
时代的发展总是把我们青年置于新的起跑线上,注目那无垠的空间和广袤的大地,也许你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是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伟大的事业需要汇集平凡的劳动。只要胸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脚踏实地为之奋斗,把人生献给你的岗位、你的工作、你的祖国,你的人生就将洋溢着永久的光彩。
1.全文论述的中心是
2.支撑文章中心论点的两个分论点是
3.文章主要的论证方法有
4.第四自然段中事例的分类及排列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说说你对下面几个短语的理解。
①人生之舟起锚开航
②金钱筑起的象牙塔
③人生的蟊贼
6.关于事业,你有自己的看法吗?请写下来。
自主探究
探究导向
这篇演讲词层次清晰、语言通俗,观点也十分鲜明。在论证“敬业”时,作者有这样一段话:“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看同意哪种观点,并说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全班开一次辩论会。
探究心得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语言卡片
1.生字
嘘叫xū余晖huī灵柩jiù深邃suì
睿智ruì蕴涵yǜn曙光shǔ鞠躬jū
2.雅词
陨落:(星体或其他在高空运行的物体)从高空掉下。
荣耀:光荣。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弥留:病重快要死了。
深仇大恨:极深极大的仇恨。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深渊:很深的水。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诉讼:检察机关、法院以及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解决案件时所进行的活动。俗称打官司。
无恶不作:没有哪样坏事不干,形容极坏。
俯伏:趴在地上(多表示屈服和崇敬)。
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兼而有之: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
浩瀚无际:形容广大、繁多、没有边际。
赋予:交给。
不屈不挠: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侮辱:使对方人格和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讥讽: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
坚毅:坚定而有毅力。
愚昧:缺乏知识,愚蠢而不明事理。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恪尽职守:能够尽其职守,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猖狂:狂妄而放肆。
先驱:走在前面引导。
3.意味深长的比喻句
①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
②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时代。
③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里最初的微光。
④他的武器是什么?这武器轻如和风,猛如雷电——一支笔。
⑤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
⑥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⑦权杖和刀剑已告折断,光明将取而代之,也就是说权威变成自由。
⑧既然黑夜出自王墓,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4.整齐有力的对称句
①长寿的岁月,等身的著作。
②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③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的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
④他行使过一个职能,完成过一项使命。
⑤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
⑥文明过去曾服从武力,文明以后将服从思想。
⑦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
⑧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
⑨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安抚百姓。
⑩人民只有法律,个人只有良心。
○11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
5.气势磅礴的排比句
①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
②他教导人,安抚人,教化人。
③他承受了一切威胁,一切侮辱,一切迫害,污蔑,流亡。
④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强,以真理战胜愚昧。
⑤让我们转身望着这个死者,这个生命,这个伟大的精神。
⑥让我们向其他的思想家讨教,向这些光荣的伏尔泰的助手讨教,向卢梭、向狄德罗、向孟德斯鸠讨教。
句段品味
1.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
品味:“一百年前的今天”紧扣文题中“逝世一百周年”,“巨星陨落”比喻伏尔泰的溘然长逝,高度评价了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
2.他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完成过一项使命。
品味:“一个世纪”指伏尔泰所处的那个风云激荡的18世纪。后面的句子“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很好地为“世纪”作了逻辑上的阐释。同时,“世纪”一词还包含着伏尔泰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思想整整引领了一个世纪的深刻含义。“职能”与“使命”照应前文的“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3.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品味:“过去”象征着黑暗与邪恶,“未来”意味着正义与光明。伏尔泰受到“过去”的诅咒与“未来”的祝福,正反衬出他与黑暗势力的势不两立,他对世人的启蒙硕勋。所以说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
4.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里最初的微光。
品味:伏尔泰出生于1694年,正是所谓的“伟大的世纪”的路易十四的世纪,也是封建贵族和高级僧侣联合专制的势力最盛的世纪。所以说“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伏尔泰卒于1778年,之后不久的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推翻了。所以说“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里最初的微光”。
5.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是思想反对物质的战争,正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战争,是仁慈的战争,温柔的战争。
品味:一连串的排比,歌颂了这场伟大战争的意义。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富有耐人寻味的意义。“思想”“正义”“反压迫”等词,都蕴涵着启蒙运动的精神实质,即“把人的尊严”赋予黎民百姓。伏尔泰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著作和思想,还包括他积极投身现实的、为一个个受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他为西尔旺和蒙巴依斗争,如同他为卡拉斯和拉巴尔斗争;他承受了一切威胁,一切侮辱,一切迫害,污蔑,流亡。”正是思想启蒙与现实关怀,使得这一仗是“响当当的一仗”,是“一场伟大的战争”。
6.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
品味:“高处不胜寒”,这忧伤,也许来自一代精神巨人缺少知音的孤独,也许来自改造社会与人心的艰难的体悟,从更人性的角度对“微笑”进行了剖析。
7.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品味:伏尔泰的微笑,是对愤怒情绪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尘嚣之后的宽恕与安详;是对权贵与压迫者的嘲笑、讥讽,是比对手站得更高的俯视、轻蔑;对弱者与被压迫者的微笑、安抚,是最为真挚的仁慈与博爱。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与诚实”,把迷信和丑恶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8.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
品味:思想取代武力成为“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意味着人民普遍地觉醒,再也不会盲目地臣服于权威与专制,人间的最高律令将是基于正义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这句话揭示了启蒙思想家的毕生追求与巨大贡献。
9.让他们面对策划战争的君主王朝,公开宣布人的生命权,良心的自由权,理性的最高权威,劳动的神圣性,和平的仁慈性。
品味:前文中“培育良知,教化人类”里的“良知”与“教化”就是“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概念,是认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及局限性的关键。在启蒙运动之前,西方人还活在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的阴影之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虽然对其有所冲击,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摧毁神权和王权的强大统治,“人的尊严”还未能真正确立起来。正是以伏尔泰为领袖的一代启蒙思想家,才颠覆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不证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放到人的“理性”面前审判。及至19世纪初,雨果这一代人仍然把“理性”奉为无上权威,所以他才在演说最后大声疾呼“理性的最高权威”。
10.既然黑夜出自王墓,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
品味:这句富有激情的生动呼告,表现出雨果与黑暗势力势不两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暗示着:长眠于坟墓中的伏尔泰,他曾经催生出“黎明的曙光”,无论曾经怎样被黑暗湮没,最终都将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句话,极其巧妙地呼应着演讲开头的“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里最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纪与19世纪,把整个人类解放的光辉历程,都融合在一起。
课文赏析
这是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稿。是在“法兰西思想之王”伏尔泰与世长辞一百年后,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维克多•雨果站在纪念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的演说,这篇演说有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有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有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和对良知的呼唤。
文章思路清晰、脉络分明,可以将文章划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高度评价了伏尔泰世纪性的贡献。
第二部分:(从“各位先生,在大革命前”……到“于是,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回顾历史,具体论说伏尔泰对人类思想上的卓越贡献和他伟大的人格给人类的影响。
①(从“各位先生,在大革命前”……到“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写伏尔泰思想上的贡献。
②(从“我刚才用过两个字,微笑”……到“于是,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写伏尔泰的人格魅力。
第三部分:(从“各位先生,只有希腊、意大利和法兰西享有以人物来命名时代的特权”……到“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号召人们捍卫自由、追求真理。
本文具有如下特点:
立场坚定。演讲稿在立场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鄙弃什么、呼唤什么都应该明朗。这篇演讲词热情颂扬了伏尔泰先生的思想及人格力量,讨伐了十八世纪欧洲社会里强大的神权和王权。对伏尔泰先生的评价,用了“巨星”“荣耀”“曙光”“伟大”“英雄”“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心平气和”“深邃”“睿智”“肃然起敬”等词语,表明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人类先贤的礼赞。而对那个社会及一部分与“自由”“真理”不合拍的人,用了“轻薄无聊”“凄惨忧郁”“暴君”“凶神”“无恶不作”“欺上媚下”“凌驾”“虚伪”“狂热”“阴险”“威胁”“侮辱”“迫害”“污蔑”“流亡”“野蛮”“黑夜”“坟墓”等感情色彩鲜明的贬义词,予以坚决的鄙弃和否定。
激情澎湃。文章充满发自内心的昂扬的激情。在句式上多用短句、对称句、排比句。如回顾历史的时候,有这样一组连续短句设问:“而在那个阶段的人类社会,人民是什么?是无知。宗教是什么?是不宽容。司法是什么,是没有公正。”矛头直指伏尔泰所处的神权与王权统治的十八世纪。而评价伏尔泰用如椽巨笔战斗时,用了这样两组排比句:“他承受了一切威胁,一切侮辱,一切迫害,污蔑,流亡。”“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讥讽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整齐的句子形成强大的抒情气势,极富感染力。除了句式,人称的巧妙变化也为作者情感的抒发提供了帮助。贯穿全文的几乎都是第三人称,作者一般用“伏尔泰”“他”。但在作者演讲基调渐趋平和,回顾历史后,作者自然地转为了第二人称:“于是,伏尔泰啊,你发出厌恶的呐喊,这将是你永恒的光荣!”“于是,你开始和过去打一场可怕的官司,你为人类的诉讼案辩护,驳斥暴君和凶神,你胜诉了。伟大的人物,你要永远受到祝福。”好象直接面对伏尔泰,将崇敬之意、礼赞之情抒发得更直接更强烈。
语言诗意。作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在这篇演讲中很好地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任何一种语言风格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思想和感情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的语言也不例外,在本文激情洋溢的语言背后,是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而其语言本身,则体现了对比鲜明、文采飞扬、比喻生动、渲染夸张等特点。例如:“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里最初的微光。”“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对于这些语言,应联系背景来品味,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美感和激情。
阅读实践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生的。他走的时候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挑起过最荣耀的、也是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在他弥留之际,一边有同时代人和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另一边有对他怀有深仇大恨的旧时代的洋洋得意的嘘叫和仇恨,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完成过一项使命。很显然,他生来就被选定从事这件借助他在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法则中最高尚的愿望所完成的事业。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时代。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里最初的微光。
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大意。
2.“等身的著作”意义为
3.“过去”象征
“未来”象征
4.“他是一个世纪”隐含的深意是
5.“摇篮”和“灵柩”分别照应前面的词和。
6.从语言的角度,任选一点对文段进行赏析。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托尔斯泰的追求
杨牧之
今天去访问托尔斯泰故居。这是我心仪以久的地方。到了俄国,能不去拜访托尔斯泰吗?他给了我们那么伟大的作品,这些作品让我们激动,引发我们思考,给我们无比美好的享受。我们怎么能不心存感激?
早上很早就上路了,车刚刚开出二十分钟,便下起雨来。这雨时大时小,一直下到我们下午六点钟回来。
托尔斯泰庄园,名字叫雅斯纳雅•玻里亚纳,离莫斯科200公里,在图拉城郊20公里处。
庄园远看是一片非常美丽的森林。粗大的桷树、菩提树,美丽的桦树,蓬勃潇洒的枫树,远近高低像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个个高大俊美。雨珠挂在树叶上,在一片翠绿中间,亮晶晶,好象散落的水晶。散发着草香、泥土香的空气,延伸至村外的林荫道,让人轻松愉快。四周有河流环绕,还有几个小的湖泊,湖边停靠着捕鱼的木船。
托尔斯泰的故居就坐落在这一片森林中。两层楼,不算很大。漆着白和绿的油漆,与森林合为一体,很美。“雅斯纳雅•玻里亚纳”,在俄文中是“明亮的林中空地”的意思。据介绍,在这片大森林里,只有托尔斯泰的故居这块地方能照进阳光。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绿叶,洒向空地,明媚灿烂。
看到这样的环境,我第一个念头就是,难怪托尔斯泰离不开这个庄园。读大学时,他住在喀什姑妈家,每到夏天放假就跑回来;在高加索当兵,在国外旅行,对看到的社会种种不合理的事情深恶痛绝,一回到他的庄园,就心情舒畅了。当他们几个兄妹分配财产时,托尔斯泰只要求把这个其他几个兄妹不感兴趣的雅斯纳雅•玻里亚纳留给自己。尔后一生基本上没有离开这个庄园。
最让我吃惊的是托尔斯泰的墓地。在庄园林子深处的一条小路边。一棵大树,是橡树。一小片草地。一个长方形的坟丘。高不到一米,长有两米多,宽也就一米,整个坟墓长满青草,与周围草地连成一片。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是草地上的一个土堆,也长满了草。没有石碑,没有任何标记,如果没有人指示我们,怎么也看不出来这就是伟大的托尔斯泰的墓地。据说,是遵他的遗嘱这么做的。
站在托尔斯泰墓前,我眼前浮现出托尔斯泰生命最后的情景。
他以82岁高龄,在一个冬天的早晨,毅然离家出走,病倒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几天后,在车站站长的木屋里他停止了呼吸。
人们悲痛地将他从阿斯塔波沃送回玻里亚纳。
82岁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年龄。
82岁的人是一个古稀之人。
82岁,灿烂的晚霞,托尔斯泰满可以咀嚼一生奋斗的快乐。
但是,托尔斯泰却以82岁的高龄,开始了一个新的历程。
托尔斯泰在临出走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中说:“我的走会使你难过,不过请你理解和相信我,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我在家中的地位已经忍无可忍了,我不能再在这种奢华的环境中生活……”
这个念头他已经忍了13年。13年前,他69岁。当时他在一封信中写道:“索尼娅,我的生活跟我的信仰很不协调,这早就使我感到痛苦。我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因此,我已经决定现在要去做我早就想做的事情——出走。”
一年一年,无比激烈的心灵搏斗,无比痛苦的心路历程,他的实际生活与他倡导的平民化的巨大矛盾,终于让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他是去追求“言行一致”。他是以82岁高龄,无比执著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他虽然没有完成,但他有了一个令人尊敬的开始。
细雨中,我从思考中回来,注视矮矮的坟丘托尔斯泰还用得着墓碑、用得着墓志铭吗?对于他说,一切一切形式都是多余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哪一部书不是一座纪念碑?他的确生活在偏僻的图拉,埋葬在图拉,但他活在全世界每一个读者心里。
……
我在托尔斯泰的故居参观了他写作《战争与和平》的房间。那间房在整幢房子的最下层。室内两侧各有一个小窗户,光线很暗,有点像储藏室。他写作的桌椅还在。一个很平常的小木桌子。桌面大概只有三尺长、二尺宽。一把很平常的木椅子。真是想不到。正是坐着这把木椅,伏在这简陋的小桌子上,托尔斯泰以艺术形象提出了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
从这间朴素、简陋的工作室,到那几乎难以辨认的墓地,让我思绪连连。托尔斯泰用他的一生去追求。托尔斯泰用他的出走、他的死告诉我们什么叫追求。
1.综观全文,你认为托尔斯泰的“追求”是
2.文章的主体部分写了庄园、、出走、等内容。
3.托尔斯泰临终出走是插叙,表明此部分是插叙的语言标志是
4.下文中与文章第二段“便下起雨来”相照应的地方是
5.写托尔斯泰写作的房间的陈设“一个很平常的小木桌子”“一把很平常的木椅子”两个“平常”的作用是
自主探究
探究导向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一篇演讲词,具有演讲词的一切特点。思路清晰,看似即兴演讲,似乎信手拈来,实则非常严谨。立场鲜明,爱则极力赞美,恨则尖锐批评。激情洋溢,短句、排比句、对称句等句式的使用使情感抒发到了极致。语言诗意,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使文采灵动,极富美感和激情。建议你反复激情诵读、情境演读、细微品读,并想象感受,看文章对你写演讲词有哪些帮助。
探究心得:
7.傅雷家书两则
语言卡片
1.生字
廓然kuò灰烬jìn涕泗sì谀词yú
相契qì扶掖yè枘凿ruì羲皇xī
2.雅词
预告:事先通告。
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志气。
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缩影:指可以代表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事物。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灰烬: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记。
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涕泗横流:鼻涕眼泪交错流淌。
抚慰:安慰。
不朽:永不磨灭。
谀词:阿谀奉承的话。
自知之明:了解自己了解得透彻的能力。
谦卑:谦虚,不自高自大。
天赋:天资。
扶掖:扶持,提携。
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赤子:对故土怀有纯真感情的人。
相契:互相情投意合。
滔滔不绝:连续不断。
心坎:内心深处。
萧萧:形容马叫声和风声等。
气吞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
枘凿:“方枘圆凿”的略语。方榫头,圆榫眼,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
羲皇:指伏羲氏。
垂手:表示无所事事,无为。
日以继夜:日夜不停。
3.生动的比喻句
①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②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③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④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⑤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
⑥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
4.深刻的哲理句
①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②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③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④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⑤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⑥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⑦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
5.真挚的抒情句
①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出的第六信,很高兴。
②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
③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④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⑤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
⑥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废,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
⑦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了,即使孤独也不怕了。
句段品味
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品味:与上句“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紧密相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
2.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会越来越坚强的。
品味:现实不能逃避,错误还需正视,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以为鉴,那样就能够无坚不摧,就可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甚至是不怕孤独,人也就变得坚强了。
3.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
品味:寥寥数笔,简单地交代,却让计算时间、等待书信的细节充满了生活的情味,不经意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牵挂。
4.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
品味:“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巧妙暗示出儿子所从事的艺术事业是不朽的事业;“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毫不矜持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支持与理解,对儿子所取得成功的高兴和赞美。
5.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品味: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作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残垣断壁,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6.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品味:首先赞许儿子在成功面前没有昏头、没有因为赞美而骄傲的对待荣誉的冷静而平静的态度,然后回首“我的教育”和“你二十年的折磨”并对它们进行了肯定,最后说到“坚强”,这里“坚强”的意思已不是挺住困难,而是要挺住成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要因暂时的成功而放弃进一步的追求。
7.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河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品味:中国已经解放,新中国到了要复兴要发展的时候了,滔滔不竭的黄河长江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更应该有着磅礴的大气,有着奋进的豪气,努力进取,执著追求。
8.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品味: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一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9.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品味: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过:“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课文赏析
《傅雷家书》是一本书信集,由傅雷写给儿子的很多信构成。关于写这些信的目的,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曾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篇文章由傅雷写给儿子的两封信构成,这两封信作者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舔犊深情,从总体上讲,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旋律单一。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虽是“花开两朵”,但融汇、贯穿两封信的主旋律却只有一个:就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学识丰富。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有着极其丰富的知识与学养。在《傅雷家书》中也常常顺手拈来一些外文单词,文中“ruin”“perfect”等词就是,并不刻意地表现出傅雷作为一名翻译家的外文修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诗句和“羲皇之人”“垂手而天下治”“枘凿”等典故的运用又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除此之外,“太阳太强烈,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也表明作者生活知识的丰富,反复提到“克利斯朵夫”就象常人说话那样自然,而克利斯朵夫正是他所翻译的作品中的人物,可见作者对翻译事业的热爱与认真,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外国文学的“内功”的深厚。
语言含蓄。作者因为翻译法国文学作品,自己的语言也受其影响,在文中时时出现“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等华丽铺陈、情感直露的法国式语言,但作为一名儒家文化浸染下的中国知识分子,其语言风格还是以“含蓄”为主。“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并不直接点出事情,而是从自己、从克利斯朵夫身上说开去,让儿子从别人身上吸取养料和教训。说到处理往事时,也是用了这样一个含蓄的比喻:“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写出了所有过来人回首往事时那种无法直言的情怀。
情感深挚。亲情是人间至情。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的成功失落都无时无刻不牵着傅雷这位父亲的心,他对远在异国的儿子有着深深的牵挂:“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对儿子的不安有着真诚的宽慰:“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苦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谁来安慰你呢?”对儿子的成功更是由衷地高兴:“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一切深情,俱蕴于这些简单而平静的文字中。
哲理深刻。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在儿子的生活中既担当着“朋友、亲人”的角色,同时却又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这更多地体现在文中的侃侃而谈与谆谆告诫上。当儿子情绪低落时,他告诉儿子:“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对于儿子的矛盾,他又这样剖析并激励:“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字字句句,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启迪。
阅读实践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的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苦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会逐渐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从全文看,这封信的写作目的是
2.如果将文章划为三个部分,该怎样划?
3.文中父亲对儿子的忠告可以概括成两句话:一.保持心理平衡;二.。
4.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层含义.
①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会越来越坚强的。
②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5.读完这封信,你最想对文中的“儿子”说的一句话是
6.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的父亲。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看灵魂
林贤治
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
风景是人类闲居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高更有塔西提岛。即如火山、海啸,也须在不相干的远处,才能观赏到蜿蜒流畅的美丽。列维坦在崖头看海,放声恸哭,其实那已经是病,不是看风景了。
人生多辛苦。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到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
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或许是令人神往的呢?然而可惜不能。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居士,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寥。日落黄昏,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或“一树梅花一放翁”,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
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
我不能想象,世界上还有哪一片大陆会比惠特曼更辽阔。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在他那里,所有的动植物都因为人迹的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疾蹄,巨翮,强壮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康德是一个宁静的湖,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全被人们忽略了。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爱因斯坦飙风似的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或不见形迹,但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
我热爱英雄的灵魂甚于太阳,我为他们庄严、热烈而慷慨的照临而常怀感激。在历史书里,我认识了斯巴达克斯。如果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斯巴达克斯就是第一个人。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的铁链而躺入血泊,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由于不再相信眼泪。马尔克斯曾经描画过一位“迷宫的将军”,那是玻利瓦尔。他勇敢地放弃了从殖民者手中夺取的可以垄断的权力。由于目标过于远大,结果无人追随。在他所做的自我流放的无比孤寂的旅途中,我读懂了内心的坚强。我喜欢这个外表枯干而灵魂丰满的人,他是不屈的抵抗者,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我猜想,英雄的灵魂是由爱和意志所构成。有两个生活在囚狱中的汉子康帕内拉和葛兰西,为了守卫梦中的太阳城,他们先后战胜了无尽的酷刑、子弹和时间。当我知道他们同是意大利人的时候,是何等地惊服于人文思想的伟大啊!圣地佛罗伦萨产生了又养育了多少伟美的灵魂!
有这样一些英雄,人生在战场和牢狱之外,却一样作无休止的抗争。他们的力量,仅仅留在纸片上,画布上,留在不可触及的动荡的旋律之中——
矮小的贝多芬,他以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身份抵抗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决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对于上流社会,他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啧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壮观场面时,他感叹道:“可怜的小王子!”然而,他笔下出现的农民,一个个是圣徒般的完美。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同样的宁静安详底下,分明隐藏着另一种情愫,一种难言的心的悸动……
深邃的灵魂比峡谷还要深。多少人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望不见他那黑暗的底部,却又同时感受到从谷底升腾起来的温暖的雾气。他真诚,真诚是艺术的灵魂。卡夫卡只是因为真诚而变得极度虚怯,所有的纷纭怪诞的梦,其实都缘于一种单纯。他是一棵孤独的树。西方有许多这样孤独的树。自我眷注使他们彼此远离,惟原野的风,吹来复吹去,逐个地抚慰他们,成为他的共同的艰难的呼吸。
我喜欢忧郁的人,一如喜欢孤独者。孤独者只身应对来自庞大的实体和虚无的挑战,所以是勇敢的。忧郁却是无奈的。“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情思的无奈;“不见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是哲思的无奈。李商隐独守炉火,陆游骑驴远游,龚自珍把萧而吹,都是一种无奈。忧郁是感伤的姊妹。哈代、黑塞、契诃夫和蒲宁,一生都在诉说着忧郁。哈代在上流社会隐瞒乡下人的身份,确乎令人遗憾。但是我知道,虚伪不是他的灵魂所固有的。谎言是环境的产儿。它早已赤身裸体站在自己的字行里了。我看得见,他的灵魂不再“麦克门”——瞧他怎样深情地凝视德伯家的苔丝吧!
陆游的神州有一个很西化的女人,一生在刀边奔逐,临死时竟低呤“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是天性的柔弱吗?新大陆有一个很东方的女子,任流年似水,把青春、诗、无望的爱全关闭在一个连一朵栀子花也没有的小房间里——“与自己胸中的悲哀的骑兵搏斗”——可是一种坚强?也许,坚强是人所应生成的,而柔弱有待改变的,但谁又能说无期的忍受不是坚强呢……
美丽的是灵魂,不是风景。
“任何桌子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可以是一片风景,跟整个安第斯山脉一样……”谈到绘画时,杜步飞这么说。桌子展现的风景,究其实,乃是灵魂的辉光。
我爱看灵魂,在风景那里;我纯然是一个陌生客,始终无法变成其中的一株树,一只鸟,跟随他们一起摇曳鸣唱。而一旦与灵魂相通,便当即为它所缠裹。无从回避那人性的无言的呼喊与倾诉。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隐遁和沉迷,惟灵魂使人奋起,逼进,正真的站立着。多少年以来,我默默注视着东方的一具大灵魂,以致几乎忘却外面的世界和自身的存在——那是何等奇异的灵魂呀!(灵魂的通感给人温热,给人濡润,使人在孤独和荒凉中无畏地茁长),大约也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卡莱尔才讲说他的英雄,罗兰才写他的巨人传吧?。然而大群的被称为“卑贱者”的灵魂,草野间的灵魂,痛苦而无喑哑的灵魂,却以一代又一代的顽强地保护着的“高贵”、完好的内质,叫我感动得流泪……
乞乞科夫及其同行收买的是死魂灵,不是灵魂。
虚伪的人没有灵魂。
1.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如果第一部分主要写的是“看风景”的话,第二部分则写的是
2.文章中将“自然”与“人”衔接起来的一个过渡句是
3.读下面的句子,你会想起哪些诗句?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
②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
4.文章第六自然段举了很多例子,这些例子的分类标准是
5.“贝多芬”“米勒”“陀思妥耶夫斯基”分别与第八自然段中的、、
相照应。
6.“草野间的灵魂”指的是
7.任选一点,对文章进行赏析。
自主探究
探究导向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请你课外欣赏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国际著名音乐家的作品,将你听后的感觉用语言描摹下来。
探究心得
8.致女儿的信
语言卡片
1.生字
刹那chà麦穗suì一抔póu衰败shuāi
萌发méng宿愿sù繁衍yǎn伫立zhù
2.雅词
跨越:跨过地区和时期的界限。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
幼稚: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忐忑:心神不定。
萌发:种子和孢子发芽。
传授:把学问、技艺传给别人。
传宗接代:子孙一代接一代延续下去。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迷惑不解: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惊慌不已:害怕慌张。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可想。
勃然大怒:因极度生气而变了脸色。
惩罚:严厉地处罚。
消磨: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
化为乌有:指希望、愿望落空。
闻所未闻: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
嬉戏:游戏,玩耍。
无以伦比: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
曙光: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前景。
伫立:长时间的站着。
纽带:指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3.个性化的语言
①“好呀!看我不惩罚你们才怪!从现在起你们就要变老。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为乌有!五十年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眼睛里还留存着什么东西,该死的人……”
②“你们老得还不够快吗?该死的人,你活不多久了。我还要来,看看你的爱情还能变成什么样!”
4.传神的神态
①于是上帝勃然大怒。
②上帝怒不可遏。
③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
④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目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
⑤她那双乌黑的眼睛显露出沉思和不安的神情,不知为什么,她用一种特别的、从未有过的目光看了我一眼。
5.关于“爱情”的哲理句
①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②万物生存、繁衍、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
③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④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⑤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
句段品味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品味:这一句饱含人生哲理的话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就本文而言,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要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
2.我的宿愿是把生活的智慧,也可称之为生活的本事传授给你。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从中萌发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萌芽。
品味:能够很好地生活,是一种本事。能够很好地生活,也需要智慧。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未成型的时候,更应该借鉴他人和父母的生活智慧,让它们引领自己思考与品味“爱情”,顺利地生活。
3.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能平静。
品味: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将自己也曾经“不平静”的状态毫无保留的袒露出来,拉近了与女儿的心理距离,让对方愿意接受,同时也很巧妙地过渡到故事。
4.她那双乌黑的眼睛显露出沉思和不安的神情,不知为什么,她用一种特别的、从未有过的目光看了我一眼。
品味:“沉思”“不安”“特别的”“从未有过的”等神态写出了祖母对孙子即将长大的高兴与担心交织,激动与忧虑融合的复杂的感情。
5.万物生存、繁衍、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
品味:与故事开头“在上帝创造世界时,他就把一切生物分别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遥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真正的爱远远高于生存、繁衍、传宗接代等生理需要,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
6.五十年后,上帝同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了。这次他看到,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金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品味:“五十年”的岁月使“男人”“女人”变成了“老头子““老太婆”,但“窝棚”变成了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还有一群劳作的儿女和嬉戏的孙子,这一片和谐的美景是五十年爱情的甜美果实,“五十年爱情”是什么?是忠诚。
7.一看,有个男人坐在小土丘上。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目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
品味:“小土丘”语意含蓄地说明了“女人”已逝去,埋于“土丘”中。男人的眼睛里“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说明他为女人的逝去而发自内心的悲伤,但“那种力量”仍然存在,说明爱情并不因人的死去而消失,而是因心在而永恒。
8.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品味: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但最终“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9.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品味:文章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
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话都很好地解释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的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课文赏析
这篇文章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面对女儿提出“什么是爱情”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之后,认真地就此问题写给女儿的信,信中,作者给女儿讲了一个动人而又诗意的故事,借故事深入浅出地回答了“什么是爱情”这个一语难尽的复杂命题。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你的问题使我心情非常激动”……到“从中萌发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萌芽”)交代了写信目的。
第二部分:(从“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平静”……到“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借祖母玛丽娅之口,通过一个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第二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1层:(“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平静”……到“从未有过的目光看了我一眼”)详细叙述我问祖母“什么是爱情”的经过。
第2层:(从“什么是爱情?……在上帝创造世界时”……到“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祖母玛丽娅讲故事。
第3层:(从“这就是爱情”……到“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祖母玛丽娅在故事的基础上对“爱情”进行的引申与阐释。
第三部分:(从“这就是爱情”……到完)作者在祖母玛丽娅的基础上进一步生发,更深刻地阐释了“爱情”的丰富内涵。
文章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角度巧妙。“什么是爱情?”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深奥的命题,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且是给十四岁的女儿回答这个问题,的确让人有些为难。而作者却巧妙地选取了回答的角度:①不正面回答,让祖母玛丽娅说话,并真诚地袒露:“从前,这个问题也同样使我不平静。”“我也同样问过“什么是爱情?”以过来人亲历的口吻说话,讲述故事时也不忘将“过去的我”穿插其中,拉近了与女儿的心理距离。②不长篇宏论,让简单的故事回答。作为一名教育家,作者深知“十四岁”孩子的趣味所在,没有枯燥的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高深的理论,选取了孩子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看似简单,实则匠心别具。
构思精彩。一、开头暗示,结尾点睛。故事开头说,上帝把“一切”生物安置在地上并教他们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最后,“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不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前后对比,凸显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关键。二、同中有变,起伏有致。故事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叙事框架,对这三次的视察的描写在重复中又有变化和递进:从人们的目光里,上帝分别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故事最后再次强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上帝的态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久久地伫立凝望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上帝态度的前后对比,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与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寓意深刻。文章主体部分的故事并不令人费解,但故事背后的寓意却耐人寻味。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睛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作者将它们放在一起谈论,是别有深意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之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称为真正的爱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美和力量”,人间的挚爱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故事中,上帝没有创造爱情,是因为它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而爱情的无法毁灭和上帝的沉思离去,正说明了人将永远不会再沦为动物,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
描写细腻。上帝三次来到人间,三次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描写。有个性化的语言:“好呀!看我不惩罚你们才怪!从现在起你们就要变老。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为乌有!五十年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眼睛里还留存着什么东西,该死的人……”“你们老得还不够快吗?该死的人,你活不多久了。我还要来,看看你的爱情还能变成什么样!”有传神的神态:“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久久凝视”。还有上帝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描写:“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个熟睡着的婴儿。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金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不管是语言、神态还是景物描写,每一次都精细刻画,给故事增添了感染力。
阅读实践
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在上帝创造世界时,他就把一切生物分别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给男人和女人都分了土地,教给他们如何筑造窝棚,又给男人一把铲子,女人一把谷粒。“生活下去,繁衍你们的后代吧。”上帝对他们说,“我去忙自己的事了。一年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这里的情形。”
刚过一年,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就来了。那正是清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看到,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谷物。而在他们旁边放着一只摇篮,摇篮里躺着个熟睡着的婴儿。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在他们目光接触的刹那间,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胜过天空和太阳、大地和麦田——胜过上帝所创造的一切。这种美使上帝迷惑不解,惊慌不已。
“这是什么呀”他向大天使加夫里拉问道。
“这是爱情。”
“‘爱情’是什么意思?”
大天使无可奈何地耸耸肩。上帝走到男人和女人面前追问他们,什么是爱情。可是,他们也无法向他解释。于是上帝勃然大怒。
“好呀!看我不惩罚你们才怪!从现在起你们就要变老。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为乌有!五十年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眼睛里还留存着什么东西,该死的人……”
“上帝为什么要发怒呢?”我问了奶奶一句。
“是因为没有经过请示就创造了一种他自己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你还是往下听吧!五十年后,上帝同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了。这次他看到,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地里一片金黄色的麦穗,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草地上嬉戏。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中看到了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西。
“这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忠诚。”大天使答道,但还是解释不清楚。
上帝怒不可遏。
“你们老得还不够快吗?该死的人,你活不多久了。我还要来,看看你的爱情还能变成什么样!”
三年以后,上帝带着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来到这里。一看,有个男人坐在小土丘上。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目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这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了,还含有别的东西。
“这又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心灵的追念。”
上帝手抚胡须,离开了小土丘上的老头儿,举目向麦田、向火红的曙光望去:金黄色的麦穗中站着许多青年男女,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1.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是
2.试将文段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①“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指的是
②“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指的是
③“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指的是
4.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层含义。
①一看,有个男人坐在小土丘上。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但目光中却仍然使人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
②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5.举例说明文中的伏笔与照应。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二.阅读下文,进行阅读实践。
致吾女
陈建功
女儿:
几天前我和你妈妈一起翻找东西,意外地发现了你来到人世间时穿的第一件宝宝装。我看着那长不盈尺的衣裤实在有些意外,以至一时转不过弯儿来,以为面对的是一件芭比娃娃的衣服。我相信你妈妈也和我一样感到意外,因为随后我们都忍不住异口同声地感慨起来:“啊,好像我们的女儿昨天还不过是这么一点点,怎么今天忽然就成了一个大姑娘!”真是巧的很,今天贵校来了一纸信函,说是小姐您十八大寿将至,为父母者须出席您的“成人典礼”且给您一番成年的训示。
真后悔平常净和你嘻嘻哈哈地穷开心了,现在可好,哪儿还端得出丝毫为父的威严。呜呼,年过半百才忽然发现,我居然一次也没有享受过一个中国老爷子发号施令的权利。
岂止是我,令堂大人也是如此啊!还记得你小时侯吃药的细节吗?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你讲道理最终让你满噙着泪水,自己张嘴把药吃下去。我们甚至未曾捏着你的鼻子灌过一次。我们更是一次也没有打过你,没有训斥过你。你当然做过错事,可我们除了认认真真地和你讨论是非曲直,从来也没有强加给你任何你尚未理解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不给人以平等、不给人以尊重的事情太多太多,你的父母一生所见所闻,亲身遭遇的屈辱和不平也太多太多。我们相信,你既然来到人世,所遭屈辱所遇不平庶几难免,可是如果在我们自己的家里,我们自己的女儿都得不到平等和尊重,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和你妈妈都在庆幸,庆幸我们一直坚持着既定的原则,否则,我们还能培养出你这么一块料吗?
女儿,说老实的,你老爸老妈为你感到骄傲。骄傲的决不是世俗的所谓成绩与名次,而是你的尊严感并没有被摧毁,你不会蝇营狗苟察言观色活得委琐而可怜;你的个性没有泯灭,你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活得圆滑而压抑。你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和个性,又懂得尊重别人的尊严和个性。这是一种健康,健全的人格。能以这样的人格追求去做学问,将会坚守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也尊重别人的发现与创造。这就是我一直和你说的“北大精神”。我为自己的女儿在18岁前能奠定健康的人格基础而欣慰。
人生得吾女足矣。
我知道,你妈妈知足,你可千万别知足。你得想想,18岁以后你应该怎么做?
我们对你有如下建议:
第一,18岁你得抱定主意去“行万里路”了。我知道你得笑我假模假式地说套话。可是你爸18岁那年去挖煤了,你妈18岁那年去种地了,而你,或许能够自省到自己的视野尚嫌狭窄,性格尚嫌脆弱吧?除了抱定领略大干世界拓展人生视野的渴望,去经风雨、见世
面,又有什么办法?18年来,我们对你的一切培养其实都是为了你能够离开我们,自己去面对世界。
第二,又是一句套话,18岁你得开始“破万卷书”了。我早就说过,读书的妙处,就在于它能使有限的人生得到无限的拓展。我是从15岁开始手不释卷的,如今仍觉“书到用时方恨少”。“日月忽起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年一过往,何可攀援?”。逝者如斯夫,望吾女莫做老父蹉跎之叹。
第三,18岁,你得准备迎接蹉跎磨难。“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须牢记,一切磨难都是对有声有色的人生新的赐予,因此,从事人文科学的知识分子的最高境界,是对降临人生的磨难永远作艺术化或哲学化的观照,将其变为丰富自己、激励自己的机
会。太史公曰:“自古富贵而名磨灭者,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愚以为,富贵无须羡,名利亦不足道,做一个倜傥非常之人,无论面对什么挫折,永不委顿,永远生活得超迈而乐观。是为至要。
好啦,吾家有女初长成,老夫不能不唠叨。杂谈如上,不知能复命否?陈朗小姐,前进前进前进进!
你爸(执笔)
你妈(圈阅)
1999年6月11日
1.作者写这封信的直接原因是
2.文中的“北大精神”指的是
3.文章用几段文字回忆对女儿的教育起什么作用?
4.分别用简单的话概括父亲给女儿的三条建议:
一是;二是;三是。
5.父亲在给女儿提建议时使用了什么方法?
6.从全文看,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主探究
探究导向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请你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以你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探究心得
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
情景之一:
《傅雷家书》中傅雷“希望儿子在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依然要保持对艺术的谦卑。”本学期期中考试,你所在的班成绩在全年级中遥遥领先,很多同学得意极了,私下里说其他班是“超级笨蛋营”,假如你是班长,你应该对同学们说什么?
友情提示:
你可以冷静分析别班暂时落后的客观因素及他们现存的实力,给同学们敲一下警钟;你还可以寻找本班成功后面的“机会性”因素,劝戒同学们不要因为暂时的胜利而骄傲,要保持头脑的清醒,保持班级的成绩。
情景之二:
班上有一位同学,父母亲双双下岗,家里经济压力很大。前天,上体育课时,他又不慎摔成了脑震荡,住院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面对这一些打击,该同学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甚至想辍学,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你准备对它说些什么?
友情提示:
你可以从“挫折是一笔财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等角度劝说朋友笑对挫折;你还可以从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上入手,告诉他不要轻易放弃学习的机会;还可以给他讲安徒生、贝多芬、高尔基等人的故事,让朋友战胜心中的阴影,绽出自信的笑容。
情景之三:
学校的文艺汇演即将临近,作为文艺委员的你面临着几方面的压力:班主任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排练会耽误学习时间而不予支持;家长们除了认为耽误学习之外,还认为舞蹈、唱歌等纯属不务正业。同学里有的文艺尖子出于嫉妒心理也不予合作,你将怎样说服他们呢?
友情提示:
涉及的人物较多,你应分重点按顺序各个击破。可以先找班主任,在保证不耽误学习的基础上,从班级利益与班级形象方面着手说服,再和班主任联手说服家长。至于同学,你也应该分别谈话,真诚地道出自己的想法,虚心地听取建议,以心换心。说话要注意对象,要有理有据,明快流畅。
写作实践
实践内容:
本单元有两篇演讲稿、两篇书信,有的是先哲在呼唤自由与正义,有的是父母在诠释友情与爱情,或口头或书面地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生活,你也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追求与思考,请你拿起笔来,将你思想的火花积淀于你的笔下,写成一篇演讲稿。
技法指导
怎样写好演讲稿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拟好一个新颖简练的文题。
如果说内容是演讲稿的气质的话,文题就是演讲稿的“面子”。“面子”的靓丽与否直接决定着听众的第一印象,所以文题要拟得新颖简练。它要么能概括演讲的内容,如《敬业与乐业》,要么直接揭示演讲的目的,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要么表明演讲的观点,如:《成功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难》。在表达方式上,要么将直接呼告,如《与新世纪一起出发》,要么含蓄表达,如《错误让我如此美丽》。总而言之,标题要美,但美不能太繁杂;标题要简,但简单不能太含糊;标题要新,但新不能哗众取宠。
二、确立一个正确鲜明的立场。
演讲稿不是朦胧诗,不能过分含蓄,模棱两可,而应当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演讲者的立场是否坚定,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整个演讲是否正确。倘若站在错误甚至反动的立场,他的演讲无论多么“精彩”,多么具有煽动力,那也绝不足取。演讲中的观点,既受立场的支配,同时也体现着演讲者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站在历史的角度,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摒弃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机械唯物论,让演讲的立场正确坚定、情感积极向上。
三、搜集一批丰富翔实的资料。
演讲稿必须有说服力,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逻辑严密、事例典型、资料翔实。在定好演讲的立场和主题后,就应着手围绕主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慎重考虑、反复推敲,并旁征博引,使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充分、准确、有力。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并举了唐朝的百丈禅师、佝偻丈人承蜩等例子,使得演讲令人信服。
四、使用一些情景谐调的语言。
演讲是一种复合型的语言交际活动,所以切记故作高深、卖弄炫耀,而应该深入浅出地把深奥的道理用浅显通俗的语言传达给听众。如《敬业与乐业》中,作者就有如家常般的语言:“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听来通俗易懂,让人感觉亲切,容易接受。
写演讲稿时应根据听众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的不同选用不同风格的语言。如果听众是一般群众,可选用朴素的语言;如果听众文化素养较高,则可用高雅的语言,还可以吸收外国语言中的有益成分、使用古代语言中有生命力的词汇及成语、歇后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增强自己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题设计
1.告别充满童真的小学时代,你迈进了中学的门槛。初中的感觉很新奇,初中的生活很充实,初中,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再代表全体新生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言。
确定演讲重点,强调学校在历史、师资、硬件和工作成绩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抓住同学们的心理特点及兴趣所在,使同学们感到努力学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赞美同学的年轻、朝气、纯真等,鼓励他们在初中这一人生的转折点上找准航向、奋进拼搏,争取成为时代的骄子,学校的骄傲。
2.洪水、沙尘暴、地层凹陷、森林资源枯竭、水资源缺乏、土地资源缺乏……生存环境在急剧恶化,大自然在庞大的人群面前显得力不从心,中国人啊,醒醒吧,让污染不在,让青山绿水回来……请以“环保”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可以从人类现在记忆犹新的非典、禽流感谈起,列举出大量的数据与资料,让触目惊心的事实来说明。
精美例文
我爱你,孱陵中学
湖北省公安县孱陵中学二(6)班魏敏知
你没有桂林的山明水秀,你没有长城的威严起伏,也没有西湖的温柔宁静。但是我爱你——孱中,爱你的美丽,爱你的温馨,爱你的辉煌。
听老师说,你至今将近有60年的历史了。虽然你的岁数大了,但你却一年比一年充实,一年比一年辉煌。课前,校园是那样的欢腾,乒乓球场围着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的在一旁凝神静看,有的在赛场上大显身手,每个人都是那样地富有朝气,篮球场上,高个子的哥哥们在场上尽显飒爽英姿,旁边不时地传来女孩们的喝彩声,绿茵场上,有的在跳皮筋、有的在嬉戏、有的在疾速奔跑……同学们脸上永远都洋溢着甜甜的微笑。上课铃声响过,校园寂静极了,只是偶尔从教学楼中传出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
生物园里的花香弥漫着整个校园,火一样灿烂的一串红,洁白而典雅的广玉兰,娇艳欲滴的月季……都芬芳四溢、生趣益然;四季常青的松柏,婀娜多姿的杨柳,茁壮挺拔的梧桐……象征着一批又一批学子生机勃勃地健康成长。
我爱你——孱中,爱你无私、爱你的挚朴,在这方沃土上,我时刻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班主任对我们关怀备至,循循善诱,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哲理。文科老师传授我们语言、时事政治、天文地理、文化历史,使我们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的道理,让我们知晓过去,看清现在,展望未来。理科老师带领我们探索自然界的奥秘,领悟科学的真谛,让我们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迈步走向明天。
我爱你——孱中,爱你的和蔼可亲。
你的业绩一年比一年灿烂。北大学子陈亮亮、陈雅涵从这里起飞,中考全市状元张欣从这里扬帆起航,这不仅是你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
我爱你——孱中,爱你的光辉业绩。
我爱你——孱中。
今天,你哺育我茁壮成长!
明天,我回报你满园春晖!
简评:这是一篇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与其说是演讲稿,不如说是一篇抒情散文。小作者选取了易于呼告抒情的第二人称,将学校拟人化,使文章充满了情感,极富感染力。除此之外,文章的结构明丽,一开头就直接用“但是我爱你——孱中,爱你的美丽,爱你的温馨,爱你的辉煌”点题并总起下文,然后主体部分分别写学校的景色的美丽、气氛的温馨、业绩的辉煌,条理井然,思路清晰。
谁来养活中国
上一篇: 人教版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五(七下)|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