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八年级语文推出了苏联作家西蒙诺夫以二战时苏联红军与德军的战斗为题材写的一篇小说──《蜡烛》,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蜡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顺利学习本课有帮助!
一、走进作者
西蒙诺夫(Simonov,Konstantin Mikhailovich;1915~1979)苏联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曾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他的诗歌《等着我吧……》和文章《蜡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作品《蜡烛》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
二、重点字词
烧灼 zhuó 桥头堡bǎo
地窖 jiào 匍匐pú fú
腋下yè 拂晓fú
三、语句分析
1.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2.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四、全文解读
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即第7段)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
第二部分(从“方场的一边”,即第8段至“回到地窖里去了”,即第31段)写老妇人埋葬红军战士。
第三部分(从“拂晓前”即第32段至结尾)第二天当红军们准备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时发现了那个坟堆,而且老妇人再次送来蜡烛。
五、写作特色
1.环境描写
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
2.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一般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而本文对主要人物——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
3.对蜡烛的描写
蜡烛是这篇文章中一个小小的道具。
六、问题思考
1、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地反复描写?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划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3、整个场面庄严肃穆,老妇人从始至终不说一句话,这样设计的用意何在?
4、谈谈结尾句的含义。
5、读了本文之后,谈谈文中蜡烛的深意?
6、文中的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7、文中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8、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9、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10、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怎样理解这句话?
11、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上一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重点语句分析|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