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

⑵理解文章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的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情意目标:

学习人民解放军顽强无畏的精神,认识渡江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建议

课文主题

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思路结构

是一篇短小、精练的新闻。

1.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简练、准确,概括了这则新闻内容的精华,反映了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反动政府已经面临彻底崩溃。其中"百万"二字显示了我军阵容强大,"横渡"二字则表现了我军攻势磅礴,锐不可当。

2.导语:导语部分是前两句。第⑴句紧扣标题,写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第⑵句是对第①句中"1000余华里"的补充说明。"百万大军"表明人数之多,"1000余华里"交代范围之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描绘出我军所向披靡,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导语把全篇最重要、最新的事实概括出来,使读者迅速了解全篇内容。

3.主体

这篇新闻的主体是指第⑶句至文末,具体叙述了渡江战斗的战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⑶句):中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交代渡江时突破的地点、渡江人数。

第二层(第⑷一⑽句):西路军渡江的进军场面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第⑾句至文末):东路军渡江进军的场面,渡江时间、突破地点、渡江人数及战况。

写作特点

这则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盛况,对中、西、东三路大军的报道,材料的组织详略得当。中路军渡江战况写得简略,是因为此前对它有专电报道。西路军写得详细一些,表现出了我军所向披靡、不可抵挡之气势。东路军写得最详细,这是因为东路军所遇敌情与中、西路军不相同,是?quot;较为顽强",因而战斗激烈;又因为这里是汤恩伯吹嘘"很巩固"的防线,具体描述更增添讽刺意味;还因为整个横渡长江的战役的关键就在这里,详细具体的描述更可以形象地展现我军渡江的胜利前景,更加鼓舞人心。

1.用词准确

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渡江战况,运用了不少军事术语,由于作者精心用词,读起来并未使人感到生疏和单调,反而觉得很有气势。如表现我军英雄气概和强大气势的"横渡"、"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为揭示我军胜利、敌人失败的原因,文中用词形成对比,如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人是"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突出了我军士气高涨、所向无敌;揭露了敌人溃败无能的虚弱本质。

2.及时、准确、真实

"及时性"是新闻的特点之一。这一点在这则新闻中体现得很充分,如电头中注明的时间及各路大军的渡江时间等。另外文中几次提到,"至发电时止",更突出了新闻的及时性。

"准确性"是新闻的特点之一。上面谈及的"冲破"与"突破"是准确;第⑩句中的"歼灭及击溃"也是准确;第②句的"不含"一词更是表述准确。

"真实性"是新闻的特点之一。这则新闻写百万大军渡江,结果中路三十万,西路三十五万,东路三十五万,正好百万,体现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西路、中路所遇敌人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人抵抗"较为顽强",这样报道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实,表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把握课文的气势

这是同志亲自为新华社写的一条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概况的消息。这条消息,在当时是震惊中外的新闻,这在今天来说,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我们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渡江战役的壮观景象和威武气势。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该把握住这则消息的气势。这气势,表现在消息的标题上,表现在消息的逻辑条理上,表现在消息的语言上,表现在消息作者的全局在胸、指挥若定上。把握不住这?quot;势",就教不出这篇课文的"神"。倘如此,那就真成了过去的消息了文体知识教学建议

有关消息的体裁特点(新闻六要素、消息的结构),在讲解时,要密切结合课文内容,避免做纯知识性的介绍,也不必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还可以找来当天的报纸,选一条消息进行迁移性分析,以增加实践机会,巩固所学知识。




上一篇向沙漠进军教案设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