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教学目标

1.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

2.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3.学习孟子运用排比、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选择

(1)下面被称为“亚圣”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2)孟子是战国中期那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

(3)解释加横线的词: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

A.严厉B.严格C.恐惧D.厌恶

(4)解释加横线的词:“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A.统一B.专一C.一直D.一起

二、翻译题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寒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探究案

学习《孟子公孙丑上》

1.“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

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

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根据自己的理解)

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

训练案

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福建卷8)




上一篇《民为贵》导学案4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