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幸福 ——告诉我们的孩子(教师版) 

 导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构思及作者对幸福的深刻理解。 2.明确诗中的意象,学会透过意象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认识幸福并感受幸福。 3.揣摩理解诗中的比喻、拟人、比兴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4.初步掌握朗诵诗歌的技巧,背诵这首诗。 

 学时安排:一课时 自学

 一、作者:李瑛当代诗人。 

 二、相关知识: (一)、关于诗歌:诗歌是一种文学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  

(二)、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 被赋予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 的具体形象。 

 (三、诗歌朗诵技巧 1、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的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4、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顿)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三、扫清字词障碍。注意圈点出自己没读准的字,正音。

瞩(zhǔ)望 茑(niǎo)萝颤(chàn)动眸(móu)子 苦涩(sè) 

 四、学生自由放声诵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能读准字音,力求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2、找一找 找出作者表现“幸福”的事物(勾画出关键词),并尝试为前五节诗的内容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1节:写收获之后的劳作者斟满了酒杯。 第2节:写静立田间的果树。 第3节:写疾飞的归鸟。 第4节:写雨中的浆果。 第5节:写劳动者家庭团聚的温馨。 3、思一思 说说这五幅画面中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一种幸福? 收获的满足、奉献者的期待、归家的急切、成长的快乐、亲情(家庭)(团聚)的温馨 

 互学

 一、读一读,品一品 揣摩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诗句。 (要求学生回答时首先要读出所品味的诗句。在美读中赏析,在赏析中品味。) 例如:“丰收的镰刀”形象地点出劳动者的身份,丰收让人自然联想到丰收的喜悦。 “喘息”表明它完成了丰收过程中的艰苦劳动。拟人化的写法,把镰刀人格化,赋予其生命。 “瞩望”形象地写出摘净果子的树静默在田野那样一种无言的期待,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 “一闪而过”突出鸟儿飞翔的快捷,自然界的生命充满了对家的依恋。 又如“淅淅沥沥的小雨”、“茑萝绿色的卷须轻轻颤动”营造了恬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红色”意味着成熟,“微笑”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成长的快乐,对世界的憧憬向往尽在其中。 

 二、读一读,议一议 学习最后一节诗,领会诗歌的主旨。 1.齐读最后一节诗。 2.结合最后一节诗的内容,自由提出自己不懂的诗句请求帮助或是自己畅谈对某一句的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对某一句的感悟。 幸福和痛苦是分不开的,它们相伴相生共同构筑人生。历经痛苦折磨后得到的幸福更值得细细品尝、咀嚼。 求学 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困惑?写下来,全班交流。 

 固学 

 一.诵读全诗 1、听一听 教师范读 2、读一读 学生自主放声诵读,边读边用斜线和重音符号标出停顿节奏及重音,并体会诗中的情感、语速、语调。(师生互动,达成共识) 3、诵一诵 (1)、指名几位同学表情诵读。 (2)、集体诵读。(男女分读、齐读)  

二、作业 (1)《长江作业本》作业吧一1——5题,作业吧二7——15题。 (2)背诵全诗




上一篇《逍遥游》导学案7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