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课题 黠鼠赋 

课时 2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从“黠鼠”身上得到的不为假象所迷惑的启示。

2、体会精炼、生动的语言描写。

3、掌握“烛”、“遽”、“穴”、“君”、“见”、“向”等文言词语的用法。

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内容分析:这是一篇咏物小品,风趣幽默,作者选取了一桩生活小事,写了一只狡黠的老鼠装死骗人而逃脱的故事,并从故事中归纳出道理,表现了老鼠之黠,小童之惊,作者之思: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二)学生分析:根据现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文化氛围、学生阅读量少以及的特点,我将通过引、读、演、思、品(精彩片段)、做六个环节来完成,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方法、领悟文章的深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意识地选准教材的渗透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整合性的、视野开阔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中“鼠之黠”“人之智”的对比,理解从故事中归纳出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叙事与议论分析之间的联系,探求作者之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对应目标 学生任务 师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导入,复习 1、抽查学生文学常识和注释掌握情况

2、重点句子翻译的抽查。 提问和默写相结合的方式抽查评价学生复习情况

温故而知新,巩固,检测

研读重点

探究深意 学生反复朗读、圈画讨论:

1、“鼠之黠”主要表现在:

“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

2、鼠之为:“有鼠方啮”“既止复作”“缪缪聱聱,声在橐中”“中有死鼠”“堕地乃走”

人之为:“拊床而止之”“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覆而出之”“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从鼠与人的行为表现中可见鼠利用了人的好奇心并制造假象使人麻痹借机逃脱;而人虽为万物之灵长面对狡猾的老鼠却疏忽大意,粗心马虎以致落入鼠的圈套。

3、从黠鼠身上得到的不为假象所迷惑的启示。

4、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为外物左右,这是大智慧。 研读文本,讨论交流:

1、“鼠之黠”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2、这是一场“鼠之黠”与“人之智”的较量,作为“役万物而君之”的人,为什么会落入鼠的圈套中?(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第一段中形象描述的“不啮而啮”“不死而死”“惊脱兔于处女”的黠鼠逃脱计,同时分析人面对鼠时的行为,朗读体会童子之惊。)

3、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4、总结:叙事与议论之间的关系:

叙事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是提炼和升华,阐明作者的思考。 引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

再析课题

体悟道理 1.明确:这是一篇赋,它即事明理,因物见意,从平常之物体会到人生的真味,意味深长。

2.通过此文的学习明白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传说苏轼在启蒙老师张道人“仔细观察”教导下,10岁时己开始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就连大人们都不很注意的老鼠行踪,他都会细心观察与思考,且有独到的见解。 回到课题,了解“赋”

作业布置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1、积累书下注释和课堂补充注释(以实词为主)。

3.请为黠鼠写出它借机逃脱后的心理活动。(80字左右) 进入角色,拓展延伸




上一篇《窃读记》导学案4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