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金色花》这一课真正践行了四读自主学习法的教学模式,给人总体的印象就是自然:

一、导入自然。游老师以“与学生交朋友”的形式打开话题,点拨了母爱的纯真,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金色花》的学习。在这自然的导入语中,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轻松温馨”的感情基调。同时在这导语中又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为学习散文诗歌指引了方向。

二、教师教态自然。自然就是本色,就是真实。在整节课中,她上课所提的问题、说话的语气都像是在与朋友聊天,没有炫耀,没有做作。让学生和听课的都非常轻松。

三、师生沟通自然。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游老师不论是提问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很自然地和学生沟通、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关注着自己(其实关注就是欣赏)。比如学生在评读诗中的孩子是怎样一个孩子时,有一学生说:“是想回报母爱的孩子。”游老师很自然地加以引发:“……让我想起这两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后全班学生就齐诵《游子吟》这首诗。这就是有效的沟通,自然的沟通。

四、朗读教学自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是训练语感,而训练语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读。”游老师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特别是诗歌教学更需要让学生去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游老师打破了以往朗读训练的框框,而是让学生想读的时候训练朗读,同时读的形式各种各样,有个别读,女生齐读,听读,跟读,游老师教得自然,学生读得也自然。

五、体验自然。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让学生在体验文本情感后去体验生活,调动起学生真实的亲情感受。游老师设计“借物抒情,借诗写诗”这一环节,从体验文本转入体验生活,其过渡很自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同时学生在模仿的诗句中又很有诗味如学生说:“母爱如雨,滋润干涸的心灵(原句),母爱如风,扶摸着我的头。”这使生活材料语文化。




上一篇七上24课《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及相关资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