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热爱大自然、生活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并能感悟、运用,从而培养朗读能力和语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师:春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春是能给人们带来无尽遐思的季节。春给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雅士以无限激情和唏嘘感叹,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诗文佳作。对于描绘春天的古诗词,你能记住的有哪些?

生:朗读或背诵古诗词。(注意有感情地朗读或朗诵)

师:非常好!大家念过的描绘春的古诗词还真不少。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你们小学时念过的、在现代文学史上极富盛名的描写春天的散文,大作家朱自清的《春》。(板书课题、作者)

二、 听录音,营造氛围。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听录音。本来可以带大家到外面边学边看风景,可惜的是现在已是秋冬季节。所以只能靠大家结合自己印象中的“春天”去想象,把听到的转化成一幅幅画或图景。

生:静听录音。

三、 抒感想,进入课文。

师:听了刚才的录音,在你的头脑中出现的是怎样的一幅春景?请用一个字或词来概括。

生:……

(自由发言。估计学生会概括为:漂亮、美、令人心醉等。)

师:究竟朱自清描绘的春天美在哪里?作者选择什么角度或事物来体现?

引导学生用“春天美在”的句式来品读课文。

形成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而定。)

草(的生机勃勃)

花(的姹紫嫣红或热闹)

春天美在风(的温暖和煦或柔和或令人心醉)

雨(的润物无声)

人(的活力充沛)

生:(把自己关注的写在横线上,并说说:为什么你认为草、花、风、雨、人美呢?)

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品味、分析。师引导注意一些语句的表现力、所体现的景物的特点、作者的感情。

如:

描写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准确、生动。惊喜。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变得有意识、有感情了。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描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热闹、争春)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抓住花的颜色:红的茂盛炽烈,粉的轻柔艳丽,白的高洁纯净)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踏春归来马蹄香”)

野花遍地是:……

描写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文中哪句最能表现春风的特征?“抚摸”这是什么样的感觉?你能不能说说还像什么?)

注意文中描写风的味道的句子。

描写春雨:注意描写雨的“细”、“密”的特点及雨中的景致。

描写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喜悦、充满活力、憧憬未来。)

……

学生在品味的过程中,尝试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章节,体味字里行间蕴涵的作者的的情感。

师:文中的许多词和语句都充满表现力:你能否用其中的词或模仿一个句子来描绘我们现在身处的秋天?

学生写“秋”,并作交流,互评互点。

师:作者从不同的事物来写春,你能由此用一个字或词来描绘你朱自清笔下春的理解和感受?用“的春”来表述。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春”令人心醉:春草生机勃勃,春花姹紫嫣红,春风温暖和煦,春雨润物无声。有如此动人景致,怎叫人不盼望春天的到来呢?面对如此美丽的春景怎叫人不去赞美她呢?

生:1、读文章前、后几节。

2、细体会文句内涵:如:“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连用?(殷切期待春天来临。)“来”、“近”等。(表现出作者一种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3、作者用三个比喻来赞美春,突出春天怎样的特点?(新、美、力)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吗?

形成板书:盼望

春天美在……

赞美

四、 再读文章,体会文章所体现的感情。

五、 文章写法小结:

1、 炼字炼句:(“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2、 修辞(比喻、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的法宝。

比喻使用的特点:形象留下深刻印象引起遐想

“大凡有艺术才能的作家、艺术家都是素谙比喻技巧的。比喻用好了,难状之形、难绘之景、难传之情,都可以写得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郁达夫

拟人使用的特点:亲切让无生命的变得有生命力有亲和力

总结以上两点时,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体会。

3、 结构:总——分——总,一拟人开始,又以拟人结尾,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充满生机又有诗情画意的春景。

六、 拓展、延伸:

1、 作者从草、花、风、雨、人等几个方面描绘春。你还会选取哪些事物来描绘春?(山、水等)

2、 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篇文章来表现我们现在身处的秋天。

七、 总板书

盼望

草(的生机勃勃)

花(的姹紫嫣红或热闹)

春天美在风(的温暖和煦或柔和或令人心醉)

雨(的润物无声)

人(的活力充沛)

赞美




上一篇《王几何》说课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