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春》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朱自清《春》)
【乙文】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1.甲、乙文都是描写风物、寄托情怀的__________,这种文体既要有情,又要有形,就是说必须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甲文不仅从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绘了一幅春花图,而且从_____觉、_____觉、_____觉等方面描绘了一幅春风图;乙文围绕“妙”字,描绘雪后山景,从山上_____至_____山腰,依_____顺序,把各个细部雪的_____、_____、_____一一展现出来,有层次,有个性,突出了_____景色和_____情态。
2.甲、乙文作者在词语的选用上都十分讲究,用词妥帖。甲文写蜜蜂,一个“_____”字把音响和景象全实际情况出来了;写春风,用“_____”一词巧妙的表达了她的温暖和柔情;乙文写树尖用“________”、山类用“_____”、山坡用“_____”、山腰用“_____”,几个字各得其所。
3.比喻和拟人,看来是修辞手法,其实也是艺术表现技巧。甲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拟人和比喻句,写出了桃、李、杏争芳吐艳,使人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乙文中把山上的矮松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4.好的画和好的诗总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优美的散文具有诗情画意。甲文描绘春花图,远处可见_____的花色,近处可听蜜蜂的_____,上有蝴蝶的_____,下有野花活泼俏皮的_____,作者描绘画面,把美的情致注了进去,几多诗意,几许春色,使人仿佛在品尝一幅清丽明朗的_____画。乙文描绘美态纷呈的济南景雪则更接近于_____画: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对小山各细部的_____、_____、_____的描摹,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写出了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美。
5.甲、乙两文都运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因而_____是两文的一个共同特点。甲文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其中潜隐着一种_____、_____的感情,即对_____的热爱,感情基调是积极进取的;乙文描写济南冬景,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甲、乙两文都_____结合,展开想象,创造了_____的意境,抒发出热爱之情。
实践能力训练
课文描绘济南冬天景色时,用了“绿”“白”“蓝”“红”“黄”“粉”等形容词。用得准确、鲜明、生动。请分别用这些词写一句话,鲜明、生动地描绘一样景物。
(1)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 《春》《秋天》默写练习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