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为了帮大家提高语文成绩,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语文家庭作业:记承天寺夜游,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
第22课 记承天寺夜游
【快乐积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欣然起行( ) (2) 水中藻荇交横(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 (5)盖竹柏影也( ) (6)但少闲人( )
2. 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三人同在“ ”之列。
3.选出下列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 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5.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
6.苏轼还写过其他的一些关于月的诗词、散文,请你举出两例。
7. 有一天,作者苏轼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因有其他客人,先请他到书房歇息。恰巧,案头放着一篇王安石未写完的诗稿。题目叫《咏菊》,开头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秋菊跟春花不一样,它能和寒霜鏖战,宁枯在枝上,也不凋谢零落。说西风“吹落”“满地金”,太不符合实际生活了。于是提笔又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看了他的续诗,心中好笑,便借机把他从京城调往黄州作官。苏轼不服气,对王安石的报复行为十分不满。一次大风过后,惆怅之中,他闲步花园,却真的见到了菊花纷纷下落,满地铺金的情景,才知道黄州的菊花与别处的不同,同时感到自己的续诗也是不妥当的。
(1)故事说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是事实吗?
(2)菊花是不是真的不会脱落?你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吗?
(3)这个故事给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阅读驿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10.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段属于 ,第二段属于 ,第三段属于
。
11.文中两个问句是什么问句?他们的实际意思又是什么?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月下庭院月景的比喻句是:
(2)写月夜散步心情,表现与张怀民的感情息息相通的句子是
1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美文共享】
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思考: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殆可熟物( ) (2)循山而东( )
(3)折处辄为潭( ) (4)俯仰度数谷( )
2.指出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
(1)殆可熟物( )
(2)雪溅雷怒( )
3.翻译。
(1)雪溅雷怒,可爱可畏________________。
(2)击汰中流,掬弄珠璧________________。
4.写于绍圣元年(1094年),是苏轼贬官惠州时所作。记叙了作者和儿子苏过从白天出游到晚上归家这一天的活动,着重写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片断。
5.《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中都写到了月亮,且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前文是以________喻月,后文是以________喻月,形象生动;两文共同的写作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两文中的比喻句揣摩)
★答案及点拨
快乐积累:
1(1)愉快地,高兴地(2)交叉错杂(3)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4)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5)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6)连词,只是,不过
2.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家
3. B
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5. A.√B.×C.√ D.√
6. 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等。
7. (1)故事中说,苏轼是因为乱改当时做宰相的王安石的诗受到报复而被贬黄州,这是虚构的。事实告诉我们,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的。苏轼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与王安石的政见确有不同。(这道题是活用文学史常识)(2)菊花有两种,一种花瓣结密的不落,一种花瓣不十分密的会落。所见菊花以前者为主。黄州的菊花却以后者为主。(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源泉。要写好作文一定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
阅读驿站:
8. 考虑、想到 ;散步、漫步
9.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10.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1. 反问句。哪里的夜晚都有月,哪里的院中都会有竹柏,都可能有这样的月色。
12.(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美文共享:
1. (1)大概(2)沿,顺(3)就(4)走过
2. (1)形容词的使动方法,使物熟(2)名词作状语,水花像雪溅,水声如雷怒
3. (1)水花像雪溅,水声如雷怒,既可爱又可怕。(2)在江心划船,捧弄船桨击起的水滴,发亮似珍珠,圆月的影子沉浸的水里,洁白如宝玉。
4. 佛迹院、观山烧、玩江景
5. 比喻。水,璧;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语文家庭作业:记承天寺夜游,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上一篇: 语文家庭作业:周庄水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