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自奋其志,自求其通,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2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一、阅读鉴赏(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9分,每小题3分)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疑问,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1.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下列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3分) ( )

A.班固和何休提出了《诗经》起源的“采诗说”,但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

B.关于《诗经》,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我们想要驳斥班固和何休的观点,但是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说法。

D.虽然学术界对《诗经》各抒己见,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解析:选D 肯定了《诗经》的艺术价值,并不能说有关研究《诗经》的学术成果是推测而来,不能作为依据。

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的美感比不上《陈风月出》的美感。

C.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D.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喜爱。

解析:选C A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

B项,作者并没有比较之意,个人喜好而已;D项,“无关紧要”之说过于绝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是“献诗”说,但这种说法只有《国语》中的一个孤证。

B.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得过且过是因为这种疑问不影响我们喜爱《诗经》。

C.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曾提出过理据充分的疑问,但学术界少有反响。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解析:选B “得过且过”主要针对的是《诗经》的作者,不是所有疑问;原因归结也不对。

(二)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24分)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6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爱煞江南。

(1)试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的特点及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歌的意境,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你认为此曲属哪一种?简要举例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江上烟波荡漾,山中雾气氤氲,动静相映,更显出烟水迷茫的韵致;画檐连接不断,残荷丛生,安静恬淡;沙鸥飞舞,珠帘漫卷,给画面增添了几许摇曳之姿;画船驰来,酒旗招展,宁静之中显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样,动静结合更加突出了江南的美丽可爱。

(2)应为“有我之境”。这首元曲看似描写客观景物,但处处有“我”。如“看沙鸥”就是“我”在看;“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淡”也包括着“我”的感受;“爱煞江南”更是“我”情不自禁的情感表白。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6分)

九 日①

[唐]杜 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②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 ①本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诗人此时正客寓夔州。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②竹叶:竹叶青酒。

(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诗抒发的诗人的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绘一幅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的凄凉景象。

运用了渲染的手法,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也可答:借景抒情、视听结合、拟人)

(2)抒发了诗人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和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6分)

夜 雨 述 怀

[南宋]王十朋①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②。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 ①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曾遭秦桧的压制。②竹叶:指竹叶青酒;银釭:银灯,古人认为灯花为报喜之兆。

(1)诗人在首联点明内心愁苦,请具体分析诗人有哪些愁苦。(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因身体患病,没有痊愈而感到愁苦;②因为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愁苦。

(2)①直抒胸臆,首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在风雨之夜的强烈愁苦;②用典,颔联运用了“庄周化蝶”和“杯弓蛇影”的典故表现了夜半乍醒的感受;③反衬,颈联描写了灯芯结花的景象,以报喜的灯花反衬自己内心的愁苦。(答出两点即可)

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分)

别舍弟宗一①

[唐]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 ①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时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②桂岭:今广西柳州一带。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1)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表达特色。(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

(2)想像(虚写),融情于景。想像梦中会和舍弟相见,梦中出现的都是弟弟在郢地的景象,含蓄地表达了思念的悠长和情意的深浓,真切感人。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一诗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诗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在诗圣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________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

②17秒时间可以干什么?“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________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

③一位抗战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时只听到一声________般的巨响,身旁火光冲天,前方的战友永远地倒在了血泊中,而我也身受重伤”,说完他黯然。

A.石破天惊 惊天动地 震天动地

B.石破天惊 震天动地 惊天动地

C.惊天动地 石破天惊 震天动地

D.惊天动地 震天动地 石破天惊

解析:选A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国庆期间,青岛天价虾事件再次暴露了当前旅游市场由于监管不力,景区乱象丛生,任意宰客,一旦矛盾激化,会严重影响景区声誉。

B.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中国房地产将呈现中速增长状态,政策和市场都将迎来根本性变化,人们期待2017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元年”。

C.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是以给社会培养优秀企业家为目标的大型公益创业教育平台,在全国创业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D.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外出打工,是因为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与孩子待在一起。

解析:选C A项,成分残缺,“暴露”后缺宾语;B项,句式杂糅,最后一个分句应该为“2015 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元年’”或“人们期待2015 年是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元年’”;D项,成分赘余,“否则”与“如果有一点办法”,重复累赘。

1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

②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

③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

④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

⑤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

⑥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A.②⑥①③⑤④ B.②⑤①③⑥④

C.⑤④②①③⑥ D.⑤②③④⑥①

解析:选A ②句阐述诗歌的本质,排在最前,⑥①共同阐述与心灵的关系,③⑤共同阐述好的诗歌的作用,④得出结论。

12.适当增删词语,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以“后世仁人志士”开头。(6分)

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②《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

③“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

④“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不朽诗篇《离骚》中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最美的水在《诗经》,因为水畔那轻盈的女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最美的山在《九歌》,因为山边那绰约的仙子——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最美的酒在唐诗,因为案边那静美的女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四、写作表达(60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然而,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甚至对事物的认知经常会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可是随着时光的流转,经过曲折和磨难,人会把自己提升到第三重境界,茅塞顿开,洞察世间万事万物的内涵。

你是否有这样的生命体验?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与一般新材料作文不同的是,这里的材料是一段富含哲理的话,其内涵限定了作文的基本观点。因此,从审题立意方面来说,要把握住“人生三重境界”的哲理内涵,并据此立意。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作文要求,此文只能写记叙文,且文体特征要鲜明。




上一篇2017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苏教版带答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