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重阳节是“吉日”,由历朝历代沿革至今,遂成“敬老节”。殊不知,汉代之前,先民一直视农历九月九日为“恶日”,佩戴茱萸、喝菊花酒、郊外登高等都是为了消解灾祸。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卷九“季秋纪”曰:“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重阳之名源于古人对数字阴阳属性的神秘解释,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为两阳重合,意味阳气已达极盛,凡事盛极而衰,是不祥的征兆。为避开所谓“恶日”,古人除了开展盛大的祭祀活动,就是通过佩戴消灾除邪中草药或登高野宴等方式消灾避邪。
为“重阳”正名并使其成为“吉日”的第一人是三国时的魏文帝曹丕。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对“九”这个数字作了全新的注释:“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以“九九”寓意“久久”,将农历九月九日主要内容由“避祸,消灾”改为“祈寿、祈福”。到了唐朝,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钦定重阳为正式节日。《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载:“九月丙午,诏曰:‘尚齿重旧,先王以之垂范。’”也就是说,九月丙午,唐太宗李世民发布诏令,尊崇老年人,看重旧臣,先代的圣王以此为后人留下了榜样。而武则天选在公元690年的重阳节这天废睿宗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看重的恐怕就是重九的“久久”寓意。自从重阳节成为“吉日”,文人墨客不断用诗文歌赋为其注入文化元素的同时,老百姓则将流传下来的重阳节俗发扬光大。
于是,作为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之物——“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迎来新辉煌。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是著名的中药。晋周处《风土记》谓:“茱萸九月初九日,气烈成熟,折茱萸插在头上,可以辟恶气、御初寒。故而,人们不仅把茱萸插在头上,还佩茱萸于臂、悬茱萸于屋,并将茱萸栽于居所、水井等周围。到了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北宋,重阳“延寿客”菊花的风头很快盖过茱萸。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介绍了当时开封重阳节盛况首先说:九月重阳,京城人观赏的菊花有数种:其中黄白色的花蕊像莲房似的叫“万龄菊”,粉红色花蕊的叫“桃花菊”,白色花瓣而浅红色花心的叫“木香菊”——酒店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而南宋的重阳节已发展成大喜节日。南宋文学家周密史料笔记《武林旧事》卷三“重九”曰:“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 如元夕……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以茱萸浮于酒面饮之),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黏米做的面粉)。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至于人们缘何重阳节赏菊、咏菊、采菊、饮菊花茶、喝菊花酒,除了取其谐音近似“九”,菊花也是道家仙方中的“不死草”和一剂中药。(摘编自赵柒斤《重阳涵义的演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证了重阳节由“恶日”到“吉日”再到“老年节”的演变过程。
B.文章引用了史料,运用事实分析论证了不同历史时期重阳节的演变。
C.文章在分析重阳节的演变时作者是以并列式论证结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
D.文章第四段分析论述了“茱萸”“菊花”迎来新的辉煌,与论述中心关系不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论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重阳节成为“吉日”后,“辟邪翁”茱萸和“延寿客”菊花迎来了新辉煌,北宋时人们对菊花的喜爱很快就超过了茱萸。
B.《武林旧事》卷三“重九”记述了皇宫里重阳节的盛况:按惯例八日准备,习俗有点菊灯,饮新酒,头插菊花等。
C.《东京梦华录》介绍了开封重阳节盛况,酒店皆以“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可见重阳节已向着大喜节日转变。
D.曹丕、唐太宗、武则天的倡导,使农历九月九日变为“吉日”重阳节,文人墨客又以诗词歌赋不断向其注入文化元素,百姓也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依《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人们一般把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安排在农作物丰收之时的农历九月九日进行。
B.唐太宗诏令中“尚此重阳,先王以之垂范”的提法,为重阳节纳入尊老、重老的新内容,使其含义更丰富。
C.菊花作为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之物之一,到北宋更受欢迎,因为它有消灾避邪、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功能。
D.重阳节经历由“恶日”到“吉日”再到“老年节”的演变过程,显现出我们民族对生存、健康、幸福、长寿的美好愿望及追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晕厥羊
铁凝
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
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不准。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
这时有人按门铃。
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门口是个全新的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那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 201,我找 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
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必须进来先给我查查。老 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现在他发令了,陌生人居然听令了,老马终于体验了命令别人的愉悦。陌生人摘下身上的工具包,站在水表跟前似是而非地鼓捣了几下。他鼓捣不成什么,急于离开的样子。
陌生人的态度很让老马恼火。他开始厉声谴责站在门厅里的这个人。陌生人低眉顺眼地听着老马谴责,不争辩也不反驳。就为了陌生人的低眉顺眼和他的不争辩不反驳吧,情绪激昂的老马还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满足感。原来人都有看别人低眉顺眼的欲望,对别人低眉顺眼一生的老马今天终于也尝到了别人对自己低眉顺眼的甜头。老马头上冒着热汗,满嘴喷着不散的蒜气,借着不请自来的某种珍贵的快感连想带说连说带想,从务实说到务虚又从务虚返回务实,最后,他终于向面前这个沉默而懦弱的“水工”喊出了他此刻打算实施的计划:既然你做不了经理的主,我也就不再怪你。
沉默的“水工”就在这时突然把身子晃了几晃,接着双膝一弯就软软地倒在老马家门厅的地上。怎么了,这是怎么了?难道他是被我吓晕了不成?老马有点惭愧,然而,让老马不敢承认的是,这惭愧里却又搀和着某种莫名的满足。原来他老马也有今天,他也能对一个年轻力壮的活人充满威慑力量,他也能让一个活人低眉顺眼,最后他也能把一个活人吓晕过去。
当老马要通电话叫了对方来救人,很快从客厅里出来时,发 现门厅地上那个晕着的人已经不见了。他的心紧缩了一下,好像刚明白了什么。惊慌中的老马赶紧回屋,进门先看餐桌,餐桌上他那沓不算厚实的工资也不见了,确实不见了。一切都在瞬间。
这晚老马不吃不喝和衣睡去。
老马再次醒来并不是早晨,可能是深夜一点钟。他再也睡不着,耷拉着一张更显“自来旧”的脸爬起来看电视,一个澳大利亚的电视片,讲他们那里有一种奇怪的羊,那是一种长不大的小羊,害怕声音,害怕风雨,害怕比它们大的动物,外界稍有响动就会导致它们晕厥,动物学家命名它们为“晕厥羊”。
他本能地对画面上那些晕厥羊有好感,那是活脱儿一个他自己啊。可是,早晨晕在老马家地上的那个人他又是谁呢?一只晕厥羊兴许完全有能力去恐吓另一只晕厥羊。
(节选自《铁凝自选 小说集》)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老马第一次听见门铃声响起时非常紧张,透露出老马平日在家对 老婆的畏惧心理。
B.老马随手就把单位出纳送来的工资放在门厅的餐桌上,这个情节不仅说明老马不在乎钱,而且也为下文“水工”拿走钱埋下伏笔。
C. 老马“不由分说”地把“水工”“请到”家里来,是因为他老婆临走的时候交代了家里的水表有点问题需要修理。
D.老马在谴责“水工”时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外的满足感,而正是这种满足感让他失去了警觉,导致最终丢失了工资。
E. 当“水工”假装被吓晕以后,老马心里既惭愧又有莫名的满足,这暗示了老马性格的复杂。
5.小说主人公老马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6.小说开头写了老马非常喜欢吃蒜的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 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为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 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 ”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节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
材料二:
折桂国家科技最高奖 屠呦呦独创三“第一”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 “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份以上。
《2017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7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新华网2017年1月9日,有删节)
材料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2000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
1.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2.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3.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百度百科)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
B.“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
C.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D.前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
8.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形象美和语言美,文章用了平实的语言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B.材料二以形象生动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C.材料二中,作者写到屠呦呦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D.材料二作为一篇消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同时,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9.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三则材料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思恭日:“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B.太祖怜其果于/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C.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D.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艰即遭逢父母丧事。外艰指父丧或长房长孙守祖父之丧,而内艰指的是遭妻丧。
B.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知州。
C.门荫又称恩荫、荫补,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的一种选官制度。
D.南郊多指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有圆丘来祭天的地方,也可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段思恭孝顺明理。为了能够奉养亲人,他曾毅然辞去镇国军节度使官一职;当军士们喧噪着想让他担任州帅时,他能够讲明祸福,并予以拒绝。
B.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观望时,他假托诏令,用上供钱帛厚赏军士,激发斗志,大败贼军。
D.段思恭妄为专权。他随意地扣押回鹘使臣,影响了宋与回鹘的正常交往;兼任沿江巡检出巡时,他将州事交给通判,自己却把牌印鼓角等随身带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
(2)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寒食书事
【宋】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桉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詹不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②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均携全家上坟祭扫。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写出地点、时间,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E.尾联第一句用了拟人手法,以酒杯倚靠着青苔睡卧的样子,写出诗人凌乱的生活状态,突出经历政治 风波后他内心的愁苦和失望。
15.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是句子是 , 。
(3)李商隐《锦瑟》中,化用鲛人泣泪成珠的典故,并表示美好愿望终如烟雾、可望而不可及的诗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项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应正确对待成绩,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②母亲生病的那几年,我形影不离地守在她的床边,希望用自己放弃事业而换来的精心的照顾,让她早日从疾病的苦痛中走出来。
③长虹控股总经理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国企体制改革,提升国企运营能力,突出增长质量与效益,以破釜沉舟的勇气重塑辉煌。
④小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⑤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药品企业“多小散乱差”,药品质量参差不齐、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等问题十分突出。
⑥她把市场定位为高消费的中产阶级,她相信只有私人订制的产品才能保持设计质量,而越稀少越精致的东西才会变得炙手可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中国融入世界以及随之而来的价值目标多元化,使得中国社会仰视政治人物的传统文化心理 正在发生改变。
B.网约车落地细则聚焦主要问题,才是化解纷争,提高政策制定效率、提升政策制定质量、保障政策落实效果的根本之道。
C.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计划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会发射一系列货运飞船,向空间站提供物资补给。
D.由日本鹿儿岛县志布志市制作,旨在宣传当地特产的“鳗鱼少女”为目的的宣传广告因涉嫌歧视女性被停播。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呼吁道德无可厚非, ① 别绑架道德, ②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这种挟持了“道德优越感”的行为, ③ 涉嫌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④ 是以善之名的作恶。从这点上看,公众应该勇敢智慧地对道德绑架说“不”,并尊重他人选择的权利, ⑤ 不是单纯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判断对错。这样以来, ⑥ 能营造良好的行善氛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而 甚至 既 也 只要 就
B 而 或者 不仅 而且 只要 就
C 但 或者 不仅 而且 而 才
D 但 甚至 既 也 而 才
20.在下面 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予以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有人认为道德是拘谨的、枯燥无趣的或较高远的,仿佛是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① ,否则就不会有这些误会,因此 正确认识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② ,也是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亦是自己生命与社会其他人生命的和谐;生命和谐,会做人,做得痛快漂亮,就是③ 。
21.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缅怀先烈——清明祭扫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将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幸福是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幸福是《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 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选择题(单项题每小题3分,二项题第4题答对其中任意一项给2分,满分4分;第14题答对其中任意一项给3分,全对5分。)
题号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D B C D E A D C A C C E C B D
5. ①胆小懦弱。在家是个“妻管严”,没有地位,低眉顺眼,一味服从。②欺软怕硬。面对低眉顺眼的“水工”态度强硬,在老伴面前却低眉顺眼。③没有警惕性,缺乏分辨力。主观臆断陌生人为“水工”,并轻率地将其拉进家里。(一点2分,两点即得满分)
6.①写老马嗜好吃蒜,但这个通俗而廉价的嗜好 并不能顺利地满足,暗示了老马在家里没有地位的境遇。②老马只能在老伴不在家时偷偷地吃蒜,刻画出老马胆小怕事.懦弱的性格特点。③因为吃了大蒜才精神昂扬力量充沛,才会不由分说把“水工”“请到”家里,这个情节有力地推动了故事向前发展。 (每点2分。)
9.①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在发现青蒿素上取得关键性突破,在医药科学领域卓有建树。②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ACT疗法中,且这一疗法被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③屠呦呦对科研任务十分投入,尽管年事以高,也没有放弃工作,是青蒿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④屠呦呦医者仁心,心怀祖国,为人谦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至今仍从事青蒿素的研究工作。(一点2分,答3点得满分)
13.(1)段思恭到任后,纠正冯继业的错误,安抚少数民族,探访寻求百姓的苦难,都逐条上奏请求免除(相关)弊政。(5分)(“下车”“矫”“病”各 1 分,句意 2 分)
(2)从京城送来的文书,(段思恭)命令(通判)送到他的住所,事情多有延误。(5分)( 定语后置“自京师来者”“赍”“其”各 1 分,句意 2 分)
15.①山溪野径梨花淡然开放,岭南民间一派清新生活景象,衬托出汉寝唐陵的荒凉,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2分) ②酒樽青苔相伴,诗人在寂寞中怀念中原,因北方大好河山沦落而痛心忧国。(2分)③“莫管”一句看似洒脱,实则逃避痛楚,说明爱国情怀深埋心底,矢志不渝。(2分)
16.(1)间关莺语花底滑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0.①这些误会缘于对道德的错误认识 ②道德是生命的和谐 ③人生的艺术
21.清明祭扫活动要求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参加,活动组织管理由高中政教处承担,负责联系车辆、安排午餐、组织往返等事项。祭扫管理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包括组织学生参加祭扫仪式、参观留念、撰写观后感。(内容完整3分,表述准确3分)
22.作文立意参考
1.本题材料中关键词句为“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2.材料中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幸福”是对家国的大爱;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幸福”是对个人成功的追求;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中的“幸福”是与友人相聚之乐,是对安逸闲适生活的追求。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凭借恩荫奏请代理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年间,他的父亲段希尧担任棣州刺史,段思恭辞去官职(回家)奉养亲人,(后)奉旨入京参加会试,改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赐给绯色的官服。刘继勋担任同州节度使,征召(段思恭)作掌书记。刘继勋入京谒见天子,适逢契丹军进入汴京,军士喧哗鼓噪,请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州帅,段思恭晓以利害关系,拒绝没有听从,(军士)才停止(喧闹)。隐帝时期,发生蝗灾,(皇帝)下诏到各处山川祈祷。段思恭进谏说:“赦免过错,宽恕罪行,审议案件,放宽刑罚,如果诉讼公平适当,那么天灾就不会发生。希望(陛下)命令各州迅速判决不轻易用刑,不要使案件随意拖延,一定会带来祥和之气。”(皇帝)听从了他的谏议。周显德年间,(段思恭)制定滨州田亩赋税,世宗赞许他,赏赐金鱼袋及紫衣。父亲去世,(他)守丧期满除服,被授予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年,平定蜀地,担任眉州通判。当时亡命之徒集合人众,进攻逼近眉州城,刺史赵廷进害怕不能抵挡,将要逃往嘉州,段思恭制止了他,于是率领驻兵和贼人在彭山作战。军士都迟疑不决没有斗志,段思恭招募能先登山的军士,(并许诺)厚加赏赐,在这种情势下,众军奋勇,大败贼人,段思恭假托圣旨拿用于供奉的钱帛奖赏 士兵。后来度支请求查究他的罪责,太祖爱惜他(行事)果断干练,没允许,(反而)让段思恭主管眉州事务。适逢冯继业从灵州带着全宗族前来朝觐,皇帝让段思恭代替管理灵州,于是告诉他说:“冯继业说灵州不是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名将不能安抚,还是你去吧!”段思恭说:“我奉旨前去,一定能够治理好。”皇帝(很)赞赏他。段思恭到任后,纠正冯继业的错误,安抚少数民族,探访寻求百姓的苦难,都逐条上奏请求免除(相关)弊政。不久回鹘使臣入朝进贡,路过灵州,在集市做交易,段思恭派官吏去买硇砂,官吏计较价格,跟回鹘使臣争论起来。段思恭放了官吏,(却)拘系了回鹘使臣,几天后(才)赦免。使臣回去告诉了他的首领,(回鹘首领)又派遣使臣带着公文到灵州质问原因,段思恭理亏没有答复。从此(以后)多年,回鹘不再入朝进贡。
过了很久,段思恭升迁为右谏议大夫、扬州知府。朝廷正在规划治理长江以南地区,命令段思恭兼任沿江巡检。每次出巡,(他)把扬州事务委托给通判,牌印、鼓角、金钲等都随身携带。从朝廷送来的文书,(段思恭)命令(通判)送到他的住所,事情多有延误。雍熙元年,南郊祭天礼结束,再次担任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上一篇: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试卷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