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一、中考阅读理解的发展趋势

“阅读”部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试题更加新颖灵活,富有开放性。从选材上看,在讲求与学生阅读水平相适应的前提下,更着力追求体现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注重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注意贴近现实生活,体现时代要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和前几年一样,选材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本身,而是大胆开掘。记叙文学类作品选用文质兼美的时文,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表现了社会公德、人性之美、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原则、表现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说明性作品,内容涉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动、活泼、有趣、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于学生对生活和人性的体验。就是古诗文阅读,也注重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从题型上看,在考查对阅读材料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代文阅读多以主观题型出现,又以填空、简答、阐发等形式占主导,其中开放性试题占有明显优势。它完全摈弃了传统命题中对记叙的时间、地点,说明的对象、方法、顺序,议论的方法、论据,以及对划分文章结构、修辞方法等单纯性知识立意的考查,更多的注重“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和“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思维”,注重从“词语理解、文章整体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观点、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获得信息的能力,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文言文选材,以课标推荐的篇目为重点,大多选自课内,但也有取自课外,这体现了“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能力导向。文言文题型多考察重点词语、句子(包括认读、理解、翻译),但考察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已是发展趋势。

二、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阅读试题都强化了对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这是体现新课标精神的。从人们一般的阅读心理来看:阅读材料时首先要弄清写了什么,然后再分析是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而命题者却把一篇文章或语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并且围绕材料的中心和主旨来设计试题。考生具备了整体阅读的意识,方有可能答好每道阅读试题。

具体说来,在解答阅读试题时,第一步要速读全文,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的概要——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第二步要依据整体的感知,高屋建瓴地分析文章的局部,直至词语句子的意义、关系,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第三步再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从而对文章的整体达到新认识。这种“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策略,完全符合解答阅读试题的规律。

在阅读的过程中,应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我们只有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应该是探究与创新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的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应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创新阅读和多元解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发挥联想与想象,拓展思维空间。

三、把握考试重点掌握答题技巧

近年来,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点较多地集中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内容概括、信息提炼、语言品味、再造利用等方面,间接考查了学生文体知识运用能力,侧重检测学生的信息素养,但命题者在问题的设计上基本上还是照顾到了文体的特点。因此,一定要认真复习介绍各种文体的知识,并进行梳理,牢固地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在选择复习的阅读材料上三大文体不能偏废,在阅读内容选择上要侧重:记叙文阅读应选择贴近中学生生活的文章;说明文阅读应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类文章;议论文阅读应选择文化评论类文章;还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文学作品。

明确阅读目的,快速筛选有效信息,这是解答阅读题的关键之处。筛选有效信息就是紧扣题意的指向仔细阅读文章,在相应的段落里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整合,并概括出要点。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每年都要涉及的考查内容。概括要点主要有三种形式:摘引文中的原句,用文中现成的语句概括要点作为答案;选取文中重要词语,组成符合要求的答案;要求依据文意自行组织语言进行概括。有些同学对信息的筛选比较准确,但在考场上很难把自己消化吸收的结果表达出来;也有一些同学在答题时往往追求简单化,三言两语甚至几个词语就完事了,答案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甚至表达混乱,言不达意,造成失分。切记,答题一般都要用准确、具体、完整、通畅的语句来表达。在复习时,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还要在解答问题时树立起写作意识,不妨把它当着小文章来写。

多见识题型,明确答题要领。中考题型尽管灵活多样,只要仔细分析下来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同学们在复习时掌握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答题会很快切入要点,不至于无从下手。如: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中写了哪三件事?其意图分别是什么?属考查材料安排的。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富有哲理的句子。是在考查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请从修辞学的角度评析的语言特色。就属于考查语言特点的。同学们在结合以上题型进行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尝试着自己变换问题的提出方式、角度设计一些题目来进行训练。其实一个问题只要动动脑筋,换个角度来思考也并不难回答。

四、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和鉴赏兼顾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有关“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要求:“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近几年中考来看,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文言词语、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基本题型有一词多义、句子翻译、根据文章内容简答等。

对于课内文言文的复习,应该做到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对某些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等进行归纳和整理,这不仅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掌握,而且对迁移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

中考前的复习,要提高阅读的效率,做到“四性”: 第一是计划性。要从实际出发,制订好复习计划。就语文而言,阅读与写作都是重头戏,只有精心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有条不紊地复习,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二是全面性。从阅读行为来看,既有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又要有鉴赏性阅读、比较性阅读;从阅读题型来看,既有客观题,更有主观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从文体来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都不可偏废。第三是针对性。在全局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难点。一般来说,初中学生综合概括能力、求同求异能力较差,应该作为阅读复习的重点,还要针对自己在阅读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训练。 第四是典型性。所谓“典型”,就是阅读训练的材料和试题要有代表性。提倡“精练”和“巧练”,反对题海战术。对于答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力求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这样以一当十、以简驭繁,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上一篇中考语文字形考查题复习策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