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宋文治(江苏太仓国画家)(1919-1999),现代画家。江苏太仓人。早年从张石园学习山水,后得陆俨少指授并拜吴湖帆为师。1951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其早年作品风格疏秀;中年笔墨劲健,意境灵奇,时代气息浓郁;晚年变法,尝试没骨泼彩,格调清新,意境空蒙迷茫。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等职。出版有《宋文治画集》《宋文治作品选集》等。
人物简介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早年于上海广告社学徒,又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肄业;后任中小学及师范美术教师。
1957年任江苏省国画院副画师,后任副院长;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省政协常委。
擅山水画;初习“四王”山水,后从师吴湖帆等;五十年代起,深入生活,探索推陈出新。
作品有《山川巨变》、《梅园长春江南春潮》等;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安徽省博物馆以及香港、日本、新加坡、西德举办个展。
作品分别为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日本福冈美术馆等处收藏;曾赴美、法、意等国进行交化交流。
出版有《宋文治作品选集》、《宋文治山水画小辑》、《宋文治画集》、《宋文治山水画选集》、《宋文治画谱》及赴新加坡画展、日本西武画展有关选集等专集。
文治山水,起首“四王”,后转益多师,笔墨融洽南北,骨力劲健,气势高迈,善作高远、深远之景;却又喜绘江南三月,风光旖旎,另具娴都之姿,在开创山水画新貌上有声誉。
绘画经历
他从事画艺初期由《芥子园画谱》、清初“四王”入手,笔墨精妙,品味高雅,继而又上溯明、元、宋笔墨韵致,兼学南北诸家。曾得朱屺瞻、陆俨少二老指点,又从张石圆、吴湖帆学画,得见大量名家真迹,心摹手追。特别是在解放后他开始背起画夹走向自然,广师造化,进一步融合诸家诸法,致力于探究以传统笔墨表现新时代风貌,历二万三千余里,创作出大批讴歌祖国山河的、属于自己的、溶入了新时代特点和现代人感情的山水画。
1956年便以成名作《桐江放筏》在画坛崭露头角。受清僧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等思想影响,他在特定的绘画语境中用“老瓶装新酒”,创作出了《山川巨变》等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个人画风也随之一变。
之后他继续坚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游历名山大川,外师造化,内得心源,不断锤炼笔墨,开拓画境视野,继续以传统水墨写意笔法表现时代风采,由此画名日隆。
他以典雅独致的审美观念和笔触生动地描绘黄山、庐山、长江等,作品构思精巧严谨,笔墨苍劲凝练,画风清新秀润,气势雄放宏大,意境深邃隽美。特别是他的江南风情画作因为清丽典雅、个性秀逸明快而独标一格。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文治受泼墨泼彩等画风影响,借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西洋水彩等画法,大胆否定自我,再次开拓思变,进一步地锤炼新的绘画语言,力求探究中国画未来新路,终以没骨泼彩山水画新风貌凸现于世。
与张大千、刘海粟凭借激情泼墨泼彩偶然所得画法不同的是:他大胆地将泼彩、流痕、拓迹等渲染手法与勾、皴、擦、点等传统笔墨有机地融为一体,作画程序恰与水墨设色技法相反,意在笔先,于色中施墨,并在绘画中增添了“制作”技巧成分,由此淋漓尽致地表现客观自然,这同时也显示了他驾驭笔墨,丰富变幻的技巧,又再次引起了我国画坛的密切关注。
他还曾被誉为“当代山水画八家”之一,因其喜绘江南水乡柔美虚灵、清新隽秀的风光,秀润中见苍茫,得有“宋太湖”之雅号,由此进一步地延续和发展了现代“金陵画派”山水画风。因为清丽典雅、个性秀逸明快而独树一帜,有“宋太湖”之美誉。
名作选析
叫人能不忆江南
――宋文治先生山水画代表作《江南春色》赏析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
家父宋文治是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画家之一。曾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江苏省文史馆副馆长,江苏省政协常委等职。第四、五、六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有《宋文治作品选集》、《宋文治画集》、《宋文治山水画选集》、《日本西武画展选集》、《宋文治画谱》、《宋文治山水画技法解析》等。多次在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作品被国务院总理李鹏作为国礼赠送法国总统希拉克。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国外博物馆,以及许多名人政要都收藏家父的作品。
家父宋文治1919年生于江苏省太仓市。早年师从张石园学习“四王”,后又拜吴湖帆为师,学习宋元技法,并向陆俨少、朱屺瞻请益,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功底。1957年到江苏省国画院从事专业山水画创作,受到傅抱石、李可染等人的影响,博取众家之长,1960年经过二万三千里写生的洗礼,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作品构思精巧严谨,笔墨苍劲凝练,画风清新秀润,气势雄放宏大,意境深邃隽美。特别是反映江南风情的山水画,因为清丽典雅、个性秀逸明快而独树一帜,有“宋太湖”之美誉。
父亲宋文治多次说过,他喜欢太湖,最喜欢苏州洞庭东山。洞庭东山,俗称东山,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个半岛。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四季花香,八节果鲜。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去苏州都要到东山。 那里有保存完好的“江南第一楼”雕花楼,宋代的泥塑罗汉像,元朝的轩辕宫,明清两代的建筑群等。最负盛名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声名久远的枇杷、杨梅,以及洞庭红桔等都生产在那里。
家父的一生,画了不少以洞庭东山为题材的山水画,他笔下的太湖,尤以红桃花为主景的的太湖,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如梦如醉,人称“红太湖”,最受人们喜爱。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挂的巨幅苏绣的画面是父亲的“红太湖”,南京人民大会堂大厅挂的也是“红太湖”。
这幅“红太湖”《江南春色》是《宋文治山水画选辑》的封面(2011年10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长72公分,宽48公分,约3.1平方尺。画面是洞庭东山春天的景色:辽阔的湖面,细雨飘濛;一块块绿田濒水连天,渔船扬帆竞发;近处飞鸟点点,轻舟静泊;一片片桃花红遍山峦,黛色的房顶白色的粉墙,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水乡之风韵。中华诗词学会顾问、著名诗人丁芒专门为此画赋诗一首:“万顷湖面烟雨渺,渔帆绿野鸟儿叫。桃花满山红胜火,粉墙黛瓦丛中笑。”
这幅《江南春色》是经典的“红太湖”。品相很好,是单款,又是大家最喜欢的横幅,真是难得。这幅画的构图以平远法处理透视及空间的关系,尽显江南水乡富饶秀丽的景象。父亲在画这幅作品时,心情颇为快意、自得。他先从画面左下端起笔,渐渐将景色推远。先画坡石,行笔顿挫,浓淡相宜。坡石皴擦明暗,以显示坡石的体量感。然后画桃树的主干,近大远小。桃林在整个画面上呈起伏回环之势,一层山坡夹着一层桃树。然后画出房子,勾勒水田、小船。待墨色干后开始敷色,先点红桃花。用中小号狼毫笔,蘸水将曙红颜料调浓调匀,一棵桃树、一棵桃树地点,从每棵桃树的树冠点起。最后进行提神作业,坡石山岗用石绿加少许青色连皴带染,体现石头的立体感,强化远近层次,水田加一层汁绿后,再加染一层石绿。在红桃花留出的空白处染上较淡的曙红,远处的田埂上略加红色,和近处的桃花相呼应,使之远近分明,浑然一体。再依照右边山形画出湖面上远方飞来的小鸟,为画面增加生机和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红太湖”流传有序,是家父1986年3月专门为王陵先生创作的。王陵是江苏省从事文化工作的名人,酷爱收藏书画,和家父、林散之、程十发、陆俨少、谢秩柳、唐云、亚明、魏紫熙等书画名家交往密切。前不久,王陵移居美国,为了不让几十年收藏的珍品流失国外,十竹斋为他推出王陵藏画专场拍卖会,家父宋文治先生《江南春色》是专场中最重要的一件拍品,排放在拍品的第一件。2011年5月25日,《扬子晚报》、《雅昌艺术网》、《中国台湾网》等60多家媒体刊登了“红太湖”《江南春色》这幅名画的照片并作了介绍。5月29日一个姓王的先生以918,400元的高价拍得《江南春色》,创造了家父宋文治先生山水画在金陵拍卖又一新的纪录。王先生是江苏省书画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收藏家,他收藏的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是“神品”,是“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王”,堪称“国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最美的地方是太湖沿岸的洞庭东山,苏州最美的时刻是春天,苏州最美的景色是红桃花。家父宋文治先生的代表作《江南春色》把这“人间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表现得惟妙惟肖。面对这名画美景,叫人能不忆江南?!(原载《国画网2012年10月15日》)
上一篇: 启功
下一篇: 胡也佛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