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书画网

  吕凤子(1886--1959)原名吕濬,字凤痴,晚以号行。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曾在南京、扬州、长沙、北京等地师范学校任教,又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正则艺专校长、国立艺术专校长等职,49年后,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主任委员,省美协副主席等职,逝世于苏州。

  1886年7月7日生于江苏丹阳,1959年12月20日卒于南京。
  他15岁中秀才,曾在苏州武备学堂和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学习,后到上海创办神州美术院。
  1909年毕业于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图工科。曾任两江师范附属中学教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教授兼专科主任。
  1911年创办正则女子职业学校,1919年起,先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江苏省立第六中学校长,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组主任、教授兼大学研究院研究员。
  1935年任其创办的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校长,日军侵占丹阳后,率部分教师内迁四川,创办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后受教育部聘任壁山青木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1940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2年创办正则艺术专科学校。
  1951年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艺术系教授、江苏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主任。
  1953年任江苏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主任,兼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1958年任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委员会主任。曾当选苏南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人大代表。

 

  在近代中国画史当中有三位人物画颇见特点的画家,一为丰子恺、二为叶浅予,还有就是吕凤子了。而吕凤子在这三位中所留下的作品最少,这就愈显吉光片羽之贵了。

  吕凤子幼时极为聪颖,十六岁就得中秀才,十八岁在苏州武备学堂习武。二十岁才开始习绘画,就读于李瑞清所开办的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图工科。颇受李的器重,毕业后遂曾留校任教。而后的几十年里吕凤子便一直与美术教育密切相关着。

  李瑞清主持的两江优级师范是清代大僚张之洞所支持下所开办的的,原是为兴办新学。而科目开设有博物、数学、音乐、图画、手工等等。其他科目均可聘请日籍教师,而美术则由山水画家萧俊贤和日人盐见竞、亘理宽之助教授。所以吕氏所受的绘画教育应是属于“中西合璧”式的。既学有传统的课徒式的山水画,也学有西方先进的素描观念。但是当时“两江”的素描教学是由日本人传授的,这与欧洲的学院派素描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吕氏虽受“中西合璧”式教育,但这与后来的徐悲鸿、刘海粟等人的“中西合璧”有着从角度上的本质区别。

   正因为吕氏所受的素描教育并非欧洲学院教育,而是讲求、重视线条的“日式素描”,这与中国传统的线描似有共通之处。这对于吕凤子以线为主的画风奠定影响极大。

  由于吕氏所受的“日式素描”的影响,其对于透视、解剖、色彩、构图,均深有研究。吕凤子曾编写过关于透视、解剖、色彩、构图等图画基础知识的讲义。因而吕氏的人物画特色与前代人物画不同之处也正在于此。

  前代顾恺之的人物画今已失传,仅从摹本来看,或称"迹不逮意"。而吕氏的人物画则写形貌色极为生动,颇有顾氏"传神阿堵"的妙处。他的《罗汉图》颇具特色。往往造型古拙,线条流畅。其中《四阿罗汉图》题诗曰:“皆来闻见,弥触悲怀,天乎、天乎。狮子吼何在?有声出鸡足山,不期竟大笑也。"画面上四个阿罗汉仰着面,一个在悲天,一个在悯人,而后面两个阿罗汉则在嘲笑西北方的声音。作品借阿罗汉讽喻时局,耐人寻味”。

  吕凤子的人物画的归类,虽有不少讽喻时局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但是绝不同于徐悲鸿的现实主义人物水墨画,吕氏的画品风格仍应归于文人画的范畴之中。

  文人画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书入画”。吕氏的书法承清道人李瑞清之法,极有特色。且与其画风也能较好和谐。吕氏对于书法与绘画之间关系的论识极有见地:“中国画一定要以渗透作者情意的力为基质,这是中国画的特点。所以中国画最好要用能够自由传达肩、臂、腕力的有弹性的兽毫笔来制作,用手指或其他毛刷等作画,只能构成一种缺少变化的线条,它不能用来代替兽毫笔。”而“成画一定要用熟练的勾线技巧,但成画以后一定要看不见勾线技巧,要只看见具有某种意义的整个形象。不然的话,画便成为炫耀勾线技巧的东西了。”

  吕氏对于中国画的理解有两个层面:其一要用毛笔,即书法用笔。其二用线造型的目的是“形”,而不是笔墨技巧。而吕氏的这一主张应该是对于中国画发展极熨帖的建议:既不要放弃笔墨,又不要拘于笔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于非闇

下一篇【蓍名书法家】沙孟海简介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