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6. 明湖居听书 刘鹗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赏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教学难点 1.赏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作者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2.感受传统说唱艺术的魅力,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教学方法 1.课前介绍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3.适当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掘教材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 使之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 4.细品语言,立足于字、词、句、段、章,培养训练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说书”这门传统艺术吗?说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曲艺, 大约起源于宋代。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代的讲史、元代的平话,以及现 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有时也作广义使用,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 弹词、蒙语说书等。说书一度十分火热,那它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我们一起走进刘鹗的《明湖居听书》去看看吧。
二、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生字。 鹗( ) 髫( ) 羯( ) 遽( ) 皓( ) 熨( ) 霍 ( ) (2)积累下列词语。 抑扬顿挫 入耳动心 不绝于耳 粗布衣裳 毫无分别 鸦雀无声 暗暗叫绝 千回百折 轰然雷动 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2.作者简介。 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人。刘鹗出身官宦之家,继承家学且天 资聪颖,但他无意于仕途,而热衷于治河、算学、医学等经世致用的学问,想要 干一番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事业,还曾经写过我国第一部甲骨文研究著作《铁云藏 龟》。受当时社会思潮和西文科技的影响,他建议政府借外资修铁路、开煤矿,被时人斥为汉奸;八国联军侵华时,刘鹗不忍心看北京粮荒的惨状,从俄国人手里贱价买出大米卖给百姓,几年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最后死在那片土地上。刘鹗是一位时代的先行者,也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者,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 这种矛盾和他对社会、时局、学术的很多看法,都在《老残游记》这部他晚年的著作中反映了出来。
3.《老残游记》简介。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游记》共二十 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 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当时丑恶的 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 鄙。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三、整体感知
(一)预习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台上、台下的反应来理清结构: 时间:次日九点钟以后 地点:明湖居 人物: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黑妞、白妞) 事件:听书(唱书) 听书前: 台下:拥挤热闹(侧写烘托) 台上:空洞无人,设备简陋 十一点钟 台下:拥挤更加热闹 台上:仍空洞无人(先声夺人) 十二点半钟台上:男人(丑陋、弹曲、动心) 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听书时: 台上:黑妞姑娘(十六七岁)——清脆宛转,百变不穷 台下:老残感觉——以为观止 两人对话:白妞更好(映衬对比) 台上:白妞姑娘(十八九岁) ——清秀动人、唱书妙绝 台下:鸦雀无声——暗暗叫绝——轰然雷动 听书后: 台下:少年盛赞白妞,众人交口称是 2.划分的段落层次。 【交流点拨】这篇文章是按照说书人出场先后的顺序来写的。 第一部分(第 1、2 段):介绍明湖居内台上、台下的情况,点明人们对听书 的喜爱。 第二部分(第 3—9 段):写明湖居说书的具体场景。 第一层(第 3—5 段):写琴师、黑妞的出场和演出效果,通过观众的议论为 白妞的出场做好铺垫。 第二层(第 6—9 段):正面写白妞说书,以及人们对她技艺的称赞。
(二)文本探究。 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前写戏院盛况、琴师的演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议论,烘托白妞高超技艺。 1.戏院盛况。(1)说明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小时赶到戏院,不吃饭,烘托了白妞说书魅力无穷,为白妞出场渲染了浓烈气氛。 (2)来的各方面人,说明白妞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人物都有吸引力。 (3)戏院嘈杂场面描写,为白妞出场肃静埋下伏笔。 2.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 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相貌,写小调,再写绝妙的轮指,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设下伏笔。从外貌与演唱两方面写黑妞,目的在于: (1)为写白妞设伏笔,可以省去笔墨。 (2)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然后用观众评论使文章绝路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之高、绝妙。
四、交流总结 除了侧面描写得恰到好处外,文中正面描写也十分精彩,请同学们仔细品读 第二部分的第二层(第 6—9 段),试对这一部分进行赏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来到明湖居领略到一场说书盛宴,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仔细品味说书技艺的精妙。
二、合作与探究
(一)首先我们将继续分析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正面描写:从出场、演唱、观众反应三方面写。 1.白妞出场。 先写外貌,紧接着写梨花简的几声丁当、鼓捶子的两下轻点、两眼一顾一看, 写出了她出场时的动作和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2.白妞说书。 描写白妞说书是的重点内容。作者首先用声音的高低、缓急,把演唱分五个部分: (1)初不甚大:演唱开始; (2)越唱越高:演唱发展 ; (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4)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5)人弦俱静:演唱的结束。 使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3.观众反应。 作者具体地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用比喻的方法,以人们的感觉、视觉形象, 赋予细致描写。 人参果:畅快 熨斗熨:伏贴 钢丝:尖细、高亢、有力 登泰山:险、奇、不断升高 黄山飞蛇:轻快、回环、多变 东洋烟火:形色兼备,多姿多彩 (1)用感觉设喻:通感 (2)用视觉设喻:通感 (3)用容易体会的声音设喻:比喻说唱的音乐转瞬即逝,作者却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说书的或高或低或 缓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来。从发展、跌宕、高潮、结束,其音乐的过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让人赞叹其技艺的精湛。 作者为了突出白妞演唱还用了对比手法,层层烘托,步步映衬。节选部分共写了三个人物,无论是琴师还是黑妞,都是为了写白妞的演唱技艺之高。 小结:整篇课文就是以鲜花样突现在大家面前,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铺垫, 浑然一体,鲜明生动。
(二)赏析写作特点。 课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试进行赏析。 1.文章结构清晰,层次清楚,记叙线索分明。 是以白妞的精湛技艺为重点,按照时间顺序,层次清楚,视听结合,记 叙分明。文章开篇先写“九点钟的光景”老残赶忙吃过早饭,赶到明湖居,哪知 已经晚了。园子里“一百多张桌子”“已经坐的满满的了”,观众的热情与戏台上的摆设简单朴素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满耳听到的是嘈杂之声,可见听众之多,白妞说书技艺之吸引人,也为下文蓄势。按照时间顺序,听书正式开始,接着写琴师出场和黑妞出场,最后才是白妞的正式出场。描写人物时,都是视听结合, 但作者浓墨重彩、酣畅淋漓的渲染描述的是白妞的高超说唱技艺。绘声绘色的描写把读者带入绝妙的境界,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整个过程记叙清楚,层次清晰,线索分明。 2.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的恰当运用,使艺术效果明显。 在艺术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运用了生动贴切的比喻和烘托。对白 妞说书的重点段落的描写,离不开生动形象而又十分贴切的比喻。如写白妞眼睛 “一盼”时,借助四个连用的比喻,“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 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简直妙不可言。在描写白妞的说书唱腔时,更是集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 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歌声高时,作者用“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比喻,那声音似“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 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其声音“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生动传神,有力地展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共有九个自然段,其中有六段是侧面描写,这里作者充分运用衬托手法。 首先是说书环境的衬托,其次是出场人物的烘托,最后听众反应的衬托。黑妞唱完以后层层蓄势,白妞该万唤出来,但作者却宕开一笔,别出心裁地加入一段小 插曲,借观众之口进行议论,将黑妞与白妞的说书互相比较,更增加了白妞的奇 妙之处,更让人对白妞的说书产生期待。文章结尾作者画龙点睛,一位少年人的 评论,使白妞的形象得到了发展,衬托的方法使白妞的说唱艺术更加完美。 3.恰当描写方法的运用。 在刻画人物时,无一例外的都运用到了白描的手法,细腻的肖像描写和 细节描写交代了人物的外貌、衣着、气质,更为绝妙的是对白妞说唱艺术的描摹, 简直出神入化。以形绘声,沟通视听,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三)赏析句子。 阅读下边的句子,分别指出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表达效果。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 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 色火光,纵横散乱。 【交流点拨】1.“新莺”指幼小的黄莺,“乳燕”指幼小的飞燕,当它们“出 谷”“归巢”时,会发出动听的鸣叫。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把歌声清脆悦耳,娇嫩宛转的特点传神地表达出来。 2.比喻的修辞方法,十分形象地写 出了眼睛的形态特征,画龙点睛地勾勒出白妞眼睛的动人之处,像秋水一般清澈 纯净,像天宇中的寒星一样晶莹明亮,像宝石一样闪烁着美丽动人的光泽,它黑 白分明、像白水银中的黑水银一样圆润灵动。 3.夸张的修辞,对比的手法,渲染 白妞说唱的巨大的艺术魅力。 4.运用比喻修辞方法(通感),通过视觉描写白妞 稍作停顿之后忽又扬起的声音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复述小说的主要内容,并试概括琴师、黑妞、白妞的形象特点。 【交流点拨】课文通过描写琴师、黑妞的表演,特别是对白妞说书技艺的描述,表现了白妞说书艺术的精妙绝伦,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成就。 琴师的形象特点:琴师貌甚丑陋,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突出他轮指弹奏 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伴奏埋下伏笔。 黑妞的形象特点:黑妞朴实、纯洁,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说她吐字清晰,行腔宛转,“百变不穷”“以为观止”。但她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为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 白妞的形象特点:白妞貌不惊人,“秀而不媚,清而不寒”,但一举一动,一 顾一看,就使观众为之倾倒,她那高超的说书技艺更是令观众为之着魔,她是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代表。
上一篇: 《儒林外史》教学设计2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