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一、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恃无恐(sh) 万马齐喑(yng)

B.斫直(zhu)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zh)

C.以梳为美(shū) 明告鬻梅者(y)

D.以欹(q)为美 遏其生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甘受诟厉(辱骂) 明诏大号(告诉,一般指上告下)

B.遏其生气(阻碍) 夭梅病梅(使动词,使病)

C.斫其正(砍)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

D.以欹为美(倾斜) 明告鬻梅者(卖)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风姿);以欹(畸形)为美,正则无景(景色)

B.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告诉)大号(号召)以绳(用绳捆绑)天下之梅也

C.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砍掉)直,删(去掉)密,锄(铲除)正

D.予本非(指责)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辱骂),辟(开辟)病梅之馆以贮(存放)之

4.对文意的基本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托物喻人,借梅议政,抨击了蠢蠢求钱之民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反映了作者要求广开才路,反对严酷思想统治的强烈愿望。

B.文章托物喻人,借梅议政,抨击了文人画士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表达了作者贮梅、疗梅,挽救和培养人才的决心。

C.文章托物喻人,以梅议政,抨击了文人画士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反映了作者要求广开才路,反对严酷思想统治的强烈愿望。

D.文章托物喻人,以梅议政,抨击了蠢蠢求钱之民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表达了作者贮梅、疗梅,挽救和培养人才的决心。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②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③而江浙之梅皆病

④既泣之三日

⑤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A.②⑤ B.①④ C.③④ D.④⑤

6.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B.纵之顺之

C.必复之全之

D.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李 贽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①,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②,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亿度③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矇聋④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⑤。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注:①圣则吾不能:见《孟子公孙丑上》: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②攻乎异端:出《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关于异端,杨伯峻说:孔子之时,自然还没有诸子百家,因之很难译为不同的学说,但和孔子相异的主张、言论未必没有,所以译为不正确的议论。(《论语译注》)③亿度(du):主观猜测。亿,通常写作臆。④矇聋:目不明曰矇,耳不聪曰聋。这里指道学后辈小子们只知听信儒先父师之言而不会独立思考,如同瞎子、聋子。⑤知之为知之:《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里指出道学家们只取孔子原话的上半句,装得一切都知,实则是强不知以为知。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孔子有是言也 是:此

B.是居谦也 居:处于、表示

C.儒先亿度而言之 亿:通臆、臆断

D.强不知以为知 强:有余、略多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夭其稚枝中的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从众而事之 B.既从众而圣之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3.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译:

②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矇聋而听之

译:

4.本文是一篇驳论文,驳论的主要论题是什么?是用什么来批驳的?

答:

5.作者最后一段连用四个从众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

三、一名公交车司机在行车的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这名司机名叫黄志全,终年45年,是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702路4227号双层巴士的司机。

现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1.阅读材料并思考给材料加个标题:

2.黄志全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

(一)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加点的词,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②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③一日,大母过余曰

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

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

B.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相同。

C.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不同。

D.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相同。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已为墙,凡再变矣 已:已经

B.妪每谓余曰 每:每次

C.先妣抚之甚厚 抚:抚养

D.令人长号 号:哭

3.选出疑问句不同的一项( )

A.儿寒乎?欲食乎?

B.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壮士,复能饮乎?

D.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墙往往而是隔墙到处都是

B.某所,而母立于兹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

D.令人长号不自禁让人长久地号叫禁也禁不住

5.能够表现祖母关怀孙子的一组句子是( )

①某所,尔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④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6.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分了家,院中开了许多小门,一变再变,院中有许多墙壁了。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有一天能考上官,并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

(二)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p)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yǒu)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或师焉,或不焉

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亦以明死生之大 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又剪发杜(塞、闭)门 其辱人贱(卑贱)行

B.视(比较)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忠义暴(显露)于朝廷

C.荣(荣耀)于身后 斯固百世之遇(际遇)也

D.以老(老人)于户牖之下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同情)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3.下列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不能容身于远近

②忠义暴于朝廷

③荣于身后

④匹夫有重于社稷也

⑤以老于户牖之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容身于远近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

B.佯狂不知所之者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C.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不这样,命令五个人保护他们的领头人并且老死在家里

D.匹夫有重于社稷也老百姓对于国家兴亡的大事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啊

5.这一段的关键句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C.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百世之遇也

D.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哉

6.对本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五人和阉党高官辱人贱行对比,颂扬了五人临刑时的勇毅。

B.作者把五人同周公并列,众人为之折腰洒泪,可见其品格之高,影响之大。

C.作者用假设句,从反面说明五人及周公之死的可贵。

D.最后一句,揭示作记的缘由和目的,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1.根据句式特点,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A.曲和直是反义词,欹和正是反义词,疏和密也是反义词。

B.姿、景、态的意思是景致的意思

C.以为是把当作的意思,则是就的意思

D.作者用两两对比的方式,形象地揭示了某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

2.业字有下面几种义项,①职业,②功业,③从事某种职业,④学业、业务知识。在下面的句子后填上业的义项(只填序号)。

A.以夭梅病梅为业( )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C.吾业是有年矣( )

D.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表意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B.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C.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D.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

4.对下列两个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A.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指统治者帮凶奴才,根据主子意图,奔走效劳的卑劣行径。

B.斫、删、夭、锄、遏,写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恶劣手段;江浙之梅皆病说明后果的严重,人才受害之惨。

C.这几句用词精当,斫、锄表现其对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残,删字暗喻大批人才遭到迫害,夭字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杀,遏字意味着不让发扬蓬勃朝气。而养字形象点出了他们豢养奸佞小人的险恶用心。

D.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这一句满怀义愤的议论,无情地痛斥了统治者的罪行。句中两个之字的用法相同。

5.对这一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话,除开头一句介绍论述的对象外,其他的文字均为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

B.病梅产生的社会原因是文人画士斫正、删密,夭其稚枝。

C.或曰中的或指那些文人画士和那些鬻梅者。

D.要使梅成为欹、疏、曲的姿态,那些求钱之民就可以做到。

6.对这段文字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中的梅,比喻人才,作者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B.文段用了不少整齐的句子,使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C.作者用语言描写的手法,引出了批驳的对象。

D.对比手法的运用,动词、形容词的运用,强化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对人才摧残的愤恨之情。

试卷答案:

一、

1.B 2.C 3.C 4.C 5.A 6.D

二、

1.D(勉强) 2.D 3.①孔子说的攻击不同意见,并不一定是老庄和佛学 ②父辈和老师们按照他们的父辈和老师教导而不加思考的诵读,后辈小子们像聋子和瞎子一样只知听信父师之言而不独立思考。 4.论题是:人与吾皆以孔子为大圣,以老、佛为异端。以孔子自己的话作为材料,揭穿世代相传的所谓大圣和异端,只是先儒们的亿度之言,与孔子的话并不一样。这样,就以为力的论据,驳倒了对方的言论。 5.短短的几句话中,连上个从众,意在反复申明,事孔子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仅仅是一种从众行为。因为作者虽有目,无所用矣(意思为虽然看清楚了事实真像,但由于世俗昏聩,有眼睛也是无用的),所以把这些话题在孔子像上,与其说是事之,不如说是批之。

三、

1.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或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大连人的骄傲)

2.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集体主义的精神;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四、

(一)1.C 2.D 3.B 4.D 5.C 6.C

(二)1.A、D 2.D 3.B 4.C 5.D 6.C

(三)1.B 2.A① B④ C③ D② 3.D 4.D 5.A 6.D





上一篇高二语文暑假练习题:《老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